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山陵園管理局、江蘇省中國畫學會主辦,明孝陵博物館、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鍾山風景區寫生交流基地承辦的“鍾山十八景——中國畫名家寫生創作展”,于6月7日在南京明孝陵博物館正式開幕。
展覽揭幕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鐘鳴鼎盛之城。“鍾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鍾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為南京眾山之宗,這裡風景優美、陵谷深秀、名勝匯聚、古跡繁多,是“古都金陵”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的集中體現。新時代鍾山融合“雄山、秀水、古城、偉陵”為一體,是南京這座現代化大都市難得的生態寶地、文化高地和旅遊勝地。
中山陵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汪東明指出,自古許多繪畫高手取材于南京的秀美山川、名勝古跡。2023年,為進一步展示鍾山近年來生態、文化和旅遊事業發展的新成效、新風貌,打造對外宣傳和文化傳播品牌IP,面向社會開啟“新時代鍾山十八景”徵集評選活動,受到廣泛關注。活動共收到景名6200多個,從梅花山燦若雲霞的“香雪海”,到音樂臺的紫藤長廊、明孝陵的薔薇花墻,再到紫霞湖的粼粼波光、燕雀湖的“莫奈花園”,都被採擷亮點,融入景名創意之中。綜合網絡排名和專家評審意見,遴選出十八處集中彰顯鍾山之美的自然人文景觀並命名,成為“新時代鍾山十八景”。
展廳現場
2024年3月1日,“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鍾山風景區寫生交流基地”落戶鍾山文學館,拉開了景區和學會深度合作的序幕。5月,明孝陵博物館特邀學會的18位藝術大家,深入鍾山,用心感受、用情描繪,聚焦“新時代鍾山十八景”,用手中之筆將鍾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以中國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藝術家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品構圖精麗、氣象宏闊,為鍾山寫照,為山水傳神,無不充滿著勃勃生氣。此次展覽將兩套“十八景”共36幅寫生力作薈萃一堂,帶領大家走進中國畫中的鍾山,通過氤氳水墨感受傳統文化和巍巍鍾山的獨特魅力。舉辦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們對鍾山勝景和歷史文脈的深情致敬,是對中國畫優秀傳統的繼承發揚,更是以丹青墨筆謳歌新時代的璀璨華章。
策展人翟優介紹展覽情況時表示,這是一次堅持“守正創新”的中國畫學術活動,堅持學會“弘道養正、承古開今”的宗旨,用藝術的形式錶現新時代的鍾山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這是一次用國粹藝術打造鍾山十八景文化地標,講好鍾山故事的創新創意活動,十八位藝術家是江蘇畫壇中堅力量,大家風格各異,但異曲同工,都充分展現了大美鍾山的風貌,一次成功的創作實踐活動。
嘉賓觀展中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韓顯紅表示:“今天的展覽是一個寫生創作展,高雲會長以及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對這個展覽高度重視。一是因為這是一個命題展覽,創作難度較大;二是因為從古到今畫南京二十四景的名作很多,難於超越;三是作品要求尺寸不大,難於表現,達不到理想的藝術效果。”儘管如此,學會藝術家還是作出了最大的努力,體現出了高超的水準。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成立十年來,在會長高雲帶領下,團結奮進,行穩致遠,始終牢記辦會初心,堅持一手抓學術研究,一手抓精品創作,特別重視為人服務、為社會服務,努力打造“文脈與心跡”的品牌建設,紮實踐行“筆墨當隨人”的時代要求,以更高的要求,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推進,為江蘇中國畫創新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開幕式現場
“在短短20天時間裏,參展畫家憑著各自的經驗和創作能力,完成了一次新的創作實踐和體驗。我們作品的展示,既是呈現也是求教各方,鍾山風景區是一個美麗多姿,生機勃發,人文厚積之地,而‘十八景’的風貌與內在的人文品質,給予我們精神加持,讓我們以筆墨丹青表達時光的記憶和自然的留存。每一幅作品,都是我們畫家各自不同的視角和語言風格的真情呈現。”畫家代表包信源在現場發表了創作心得。(江蘇省中國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