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吳帶楚客多遊,壯麗東南第一州”。
素有“運河之都”“淮上江南”美譽的淮安,雄踞蘇北中心、控扼縱橫水網。逶迤向東的千里淮河與縱貫南北的千年運河將其攬入懷中,兩大經濟和文化動脈交匯融通,孕育出九省通衢、物華天寶的自然稟賦,滋養出南北並蓄、包容開放的城市氣質。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行走在淮安街頭,“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碑記,訴説著千年漕運的繁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居和紀念館,激勵著人們奮力向前;青磚黛瓦、石板長巷的河下古鎮,至今流傳著吳承恩、沈坤等文人雅士的過往;百年淮揚菜館文樓前高懸的“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上聯,也讓遊客們苦思不得下聯而開懷大笑……
這是5月15日拍攝的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本組圖片均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毛俊 攝
“一城古跡半城湖”。遙望歷史長河中的興衰背影,擘畫新時代的發展圖景,淮安人有著更為清醒的守與變、慢與快、退與進的邏輯思考。在全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今天,淮安以水的靈動、水的堅韌、水的納新,促進人文與經濟交融共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向“新”而行、擇“綠”而立,城水相潤、城人共美,展現出奮起直追的城市新氣象。
與古為新,以文興旅
品味“運河之都”,應以什麼正確的“方式”打開?乘船夜遊!
從清江浦遊船碼頭出發,一聲汽笛鳴響,沿著蜿蜒流淌的河水,運河畫卷次第展開:國師塔重檐攢尖、中洲島光影斑斕……水、光、景交融,夜色中的清江浦流光溢彩。“沒想到在淮安也能有夢裏江南之感。”來自浙江的遊客錢豪説。
5月28日,市民遊客在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遊玩。
作為極少數完整見證邗溝、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三段歷史的城市,淮安圍繞“文興、水清、岸綠、業盛、人和”打造大運河百里畫廊,從15.6公里的裏運河文化長廊起筆,綿延125公里,覆蓋全域,串起總督漕運署、板閘遺址、清口樞紐等遺産點,繪製出如意安瀾、泱泱治水、傳世古堰、湖山勝境“淮上四卷”。
淮水湯湯,洶波已化安瀾;運河悠悠,文脈傳承煥新。以水脈貫通文脈,淮安按下文化賦能經濟“加速鍵”。
一半詩意,一半煙火。露營咖啡、漆扇DIY……城市“味道”在岸邊的“運河集市”中氤氳,年輕化消費蔚然成風。緊挨著運河的百年花街,“90後”于傑在曾經的茶水鋪舊址上開了一家糖水店,傳統甜湯留住老清江浦的味道,老照片定格清江浦的舊時光。他説,與其説做生意,不如説是把對故土的眷戀留在花街。
5月28日,市民在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組織合唱演出。
清江浦運河邊的百年建築仁慈醫院,以書房形式重回公眾視野,一本書、一杯咖啡,選一個靠窗的位置,徜徉一段文藝的時光。二樓音樂廳裏,黑膠唱片陳列滿墻,旋律從唱片機裏緩緩流淌,這裡已成年輕人舉辦小型音樂會、讀書沙龍等活動的熱門場地。
沉浸式體驗、顛覆性創意,古韻今風交相輝映,千年淮安青春登場。
週末,中學生周小琢最愛散步到清江浦,這裡有比課本上更生動的歷史:始建於明初的清江閘用於控制運河流量,方便漕船通過;石碼頭是明清南船北馬舍舟登陸處;清江文廟、慈雲寺、鬥姥宮、古清真寺、福音堂,清江閘一公里範圍內“五教匯聚”……
“清江浦的興起是淮安城河同生、興衰與共的縮影。”淮安市政協特邀文史委員祁宏説。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淮安市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夜景。
春秋時,吳王夫差修邗溝連通江淮,從淮安古末口入淮,漸成聚落;秦時置縣,隋通運河,唐為港口,逐漸興盛,為南北交通之孔道,至明清鼎盛;黃河改道,清末衰退。期間幾度更名易址,變遷、興衰與淮河、運河、廢黃河息息相關。
曾經黃河奪淮的故道上,一座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在此設立。不少遊客慕名來此打卡,追尋“南北舟車界、黃淮內外河”的歷史,體驗當下“一腳跨越南北”的神奇。
河流的反復變化重塑了這塊土地,南船北馬、河流交匯賦予這座城市南北並蓄的氣質,最直接的體現就在飲食上——催生了四大菜係中的淮揚菜。明清窮盡奢華的淮揚菜,自晚清走上返璞歸真、百姓創造的轉折,新中國成立後因口味相容南北,成為開國第一宴上的主打菜。
現存於世的淮揚名菜名點有1300余種,講究“不令不食”、多為就地取材,深受全國人民喜愛。“善吃愛吃”的淮安人還研發“新淮揚菜”,盱眙龍蝦尤最。吮汁、嘬黃、剝肉,當地的“夜宵江湖”中,小龍蝦穩坐“頂流”寶座,各地“蝦粉”因美食奔赴一座城,帶火當地全域旅遊,形成百億級龍蝦産業集群。
水,滋養了淮安,孕育出吳承恩、劉鶚等名士,誕生了《西遊記》《老殘遊記》等名篇。淮安也因水陸聯通得以文化交融,關漢卿以發生在淮安府署的事件為題材,寫就元曲《竇娥冤》;施耐庵曾居於此,《水滸傳》中可見淮安元素……
大膽創意,無中生有,西遊夢照進現實:5D環繞體驗項目大鬧天宮、坐車觀影體驗勇闖盤絲洞……以唐僧師徒取經為線索,圍繞經典故事設計中國人自己的主題公園,打造出“秒回童年”的淮安西遊樂園。
這是5月29日拍攝的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的西遊樂園。
水網密布、九省通衢,讓淮安以包容的胸懷吐故納新,創新火花不斷碰撞,一座歷史文化重鎮也能發源“摜蛋”這樣接地氣的大眾娛樂,風靡全國。
“平湖渺渺漾天光,瀉入溪橋噴玉涼。”今天,運河邊的景致仍是吳承恩看到的模樣,一旁他曾居住的河下古鎮卻與古為新。談古,這裡是淮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歷史街區,各類古跡、非遺點綴其間;論今,這裡食、住、行、遊、購、娛一應俱全,點燃“煙火生機”。
汲古潤今,運河畔“明珠”不斷涌現。2024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的古末口遺址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館內巨幅動態畫卷展示宋朝時期古末口的生長與繁榮;正在籌建的中國水工科技館,將成為展示大運河水工成就和智慧的新窗口……
“文化是淮安發展的寶貴資源、最大優勢。”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森説,淮安正通過重估文化價值、創新文化表達、張揚文化自信,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走出歷史的圈層,凝練成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和品味,帶動城市的活力與復興。
2023年,淮安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12.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4.9%,其中國內旅遊收入510.21億元。2024年“五一”假期期間,淮安共接待遊客439.97萬人次,同比增長31.2%。于汩汩水流中,人們感受這座城市從歷史深處走來,城市文脈從歲月深處湧來。
創新賦能,逐浪“藍海”
淮鹽出,天下鹹。淮安歷來鹽業資源豐富,“淮關威鎮渠通南北,鹽運勃興利濟古今。”淮鹽文化博物館內的一副楹聯,生動展現了明清時期淮安集“河、鹽、漕”于一隅的繁榮景象。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淮安開始開采地下豐富的鹽礦。數十年開採,淮安地下形成了巨大鹽穴空間。
2024年4月28日,全國儲能容量最大、轉換效率最高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淮安正式開工。該項目利用1200多米地下已採空的90萬立方米鹽穴,建設兩套30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首套機組投産後,可實現每天壓縮16小時、發電8小時,儲能量相當於240萬千瓦時電化學儲能電站水準。
淮安蘊藏著1300多億噸岩鹽,利用鹽穴發展儲氣、儲油、儲能、儲氫等産業潛力巨大。“淮安將把鹽穴地下儲能建設作為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興産業進行培育,助力鹽化新材料産業轉型升級。”淮安市科技局局長胡長青説。
綠色蝶變、創新再出發的不僅是綿延千年的鹽業,更是“運河之都”在新時代錨定的“新航向”。
近年來,淮安以“綠色高地、樞紐新城”重新定位,以“五方輻輳、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向“新”而行,換道超車,吹響了“工業強市”的衝鋒號。
綠色東風,點石成金。驅車行駛在淮安市漣水縣,一排排風機隨風轉動,在綠色風電助力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全球首個玻璃纖維零碳智慧製造基地項目“乘風而起”。這座“零碳工廠”全部達産後,有望年産80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産品。
新中國成立後,淮安作為農業大市,雖也建立了門類較多的工業體系,但工業産值佔比不高,地區生産總值在江蘇省內長期排名倒數第三,一度被揶揄為“蘇十一郎”。
5月28日,船隻在淮安港裝卸物資。
“發展工業是發展經濟的‘頭版頭條’。”淮安市市長顧坤説,“我們深刻認識到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吸引優質重大項目落地,是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
處於後發劣勢的淮安,何以在激烈的招商之戰中獲取優勢?
升級樞紐,區位取勝。在九省通衢的水運優勢基礎上,淮安加強港口建設和重整,高鐵、航空、高速、港口等立體網絡更加密集,“樞紐新城”的身姿更為靚麗: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鐵路建成通車;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推進;淮安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疊加二級航道開工建設……
“由常州基地自産的鋼簾線盤條通過京杭大運河、鹽河轉運至淮安基地,運輸成本僅為公路運輸成本的十四分之一。”中天淮安精品鋼簾線項目是當地引進的首個百億級項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萬文華介紹,內河運輸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是項目落戶淮安的關鍵考量。
5月28日,運輸煤炭、建材等物資的船隻在京杭大運河航行。
京杭大運河淮安段的黃碼港提升工程總投資近18億元,建成後將擁有29個千噸級裝卸泊位。“激活”黃碼港以來,益海嘉裏、江蘇省糧食集團等多家食品行業龍頭相繼入駐,綠色食品和水運物流産業快速崛起。清江浦區委書記朱海波説,招商不是“拉郎配”,更像“自由戀愛”,因為有了“港産園”融合的黃碼港這一招商、選商的“聚寶盆”,才能實現政府和企業的“雙向奔赴”。
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築巢方能引鳳,營商環境最為關鍵。淮安連續四年將重大項目攻堅暨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新春第一會”,著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務環境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四最”營商環境。探索實施重大項目要素市級統籌、分級保障制度,僅2024年以來就梳理各類存量建設用地,新編制完成14個500畝以上集中連片工業用地儲備方案,實現從“項目等地”到“地等項目”。
提速“搶來”好項目。近三年來,13個百億級項目在淮安相繼落地,速度不斷刷新:臺華新材料項目從簽約到開工用時70天,捷泰新能源壓至51天,天合光能四期僅用27天。到淮安漣水考察前,巨石集團已經在國內多地調研,漣水“入局”雖晚,行動卻最快。面對企業提出的16個方面投資政策和要素保障需求,漣水“事不過夜”,所有需求均在48小時內給予正式蓋章復函。“政府辦事高效、服務熱情,創造性解決了‘零碳工廠’所需綠電,對項目落地起了決定性作用。”巨石集團淮安項目負責人顧建定説。
服務唯快不破,選企氣定神閒。淮安多位幹部坦言,補工業短板確有壓力,但也不能患上“急躁症”,想贏必須降低失誤率。“招商引資要克服衝動心理,不能撿到籃子裏就是菜。”淮安市工信局局長楊維東介紹,為從源頭把控項目招引品質,當地建立由工信、發改、智庫單位等多部門參與的研判工作組,對全市擬簽約的計劃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加強研判,72小時內完成研判報告。
專業且暖心的服務,還讓對臺交往基礎優勢並不明顯的淮安,成功打響“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資高地品牌。截至目前,淮安累計設立台資項目近1500個,總投資超240億美元。
政策賦能,培優育新。招進來必須穩得住、成長好。淮安堅持著眼長遠,杜絕“殺雞取卵”,持續下好政策“及時雨”。過去三年,淮安澳洋順昌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由於研發新品投入較大,繳稅有限,當地政府沒有絲毫慢待,而是及時幫助企業申請研發獎勵與稅收返還,有力助推了企業創新躍升。2023年,企業營收約14億元,在顯示、汽車及泛工業照明等高端市場領域受到海內外客戶高度認可。
為幫助更多企業競逐新質生産力賽道,淮安深入實施綠色製造、“智改數轉網聯”等“六項工程”,市縣兩級財政不斷加大企業研發補貼力度。
在惠企政策的牽引和滋養下,總投資超200億元的中天淮安精品鋼簾線淮陰區項目、總投資116億元的巨石玻纖漣水縣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的臺華新材料洪澤區項目接連落地,以鋼簾線、玻纖絲、錦綸絲為骨架的新材料産業集群不斷壯大。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鏈主”不斷為工業強市輸出強大“新動力”。
5月29日,在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智慧化生産車間,AGV小車在搬運物資。
喜新不厭舊。既要“換道領跑”,也要“彎道超車”。在大力發展新興産業,積極佈局未來産業的同時,淮安以創新賦能,持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在江蘇共創人造草坪産業園,展廳的一組數據令人驚嘆:産品遍佈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鋪設面積逾4億平方米,全球市場份額達18%。“苦練內功,擁有核心技術,人造草也能跨越山海,鋪向世界各地。”公司董事長王強翔説。
奮勇爭先,逐夢“藍海”,淮安經濟拔節成長。2021至2023年,淮安地區生産總值三年平均增速7.1%,居江蘇第一。淮安市發改委主任蔣繼貴介紹,2023年部分傳統行業指標下滑,依靠增量項目形成新的增長點,淮安地區生産總值邁上5000億元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4.4%、突破千億元。
漣水縣曾是江蘇經濟洼地之一,近年來迅速崛起為“工業強縣”。通過攻堅實體經濟,尤其是依靠巨石玻纖、捷泰新能源、阿特斯新能源和今世緣酒業技改4個百億項目支撐,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700億元。“工業不強完不成跨越。”漣水縣委書記洪然説,對標省內強縣,差距依然很大,必須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持續追跑。
淮水安瀾,安民不止
站在淮安水利樞紐安瀾塔遠眺,河道縱橫、綠地如茵,南北走向的大運河上船隊浩蕩、往來如梭,淮河水在下方東流入海,兩條水道立體交叉、互不干擾,形成亞洲最大的“水上立交”。繁榮又平靜,很難想像地處淮河中下游的這片土地,曾是屢遭水患的“洪水走廊”。
洪澤湖大堤沿線的周橋大塘,一組群雕訴説著林則徐在丁憂期間,率眾治水、六年築堤的悲壯歷史,足顯治淮之緊急與艱難。治淮,是沿淮人民世代的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蘇北灌溉總渠建成、淮河入海水道完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幾十年努力,淮水終安瀾。
城水相潤、人水相親、城人共美,一幅“幸福河湖”的美麗畫卷,正在淮安徐徐展開。
四通八達的水網造就蘇北“江南”,稻花香裏,豐收連年。淮安建成萬畝以上灌區26個,有效灌溉面積達600萬畝以上。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主任周燦華介紹,蘇北灌溉總渠建成以來,引排水4860億立方米,淮安站抽引江水775億立方米。在一片片智慧農田裏,一排排水肥一體化噴灌機矗立田間,“大數據+雲計算”助力科學種田,“萬畝良田”于“方寸螢幕”間實時掌控,昔日“水口袋”已變“米糧倉”。
守住青山綠水,建設宜居之城,美麗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初夏,驅車行進在百里洪澤湖大堤上,蔥蘢堤林的綠、清澈見底的藍、落日余暉的金,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還有清風拂面、鳥鳴回蕩;漫步盱眙淮河風光帶,向上可覽都梁山綠樹繁花,向下可觀淮河水千舟競發,還可過個馬路一賞米芾筆下的“且是東南第一山”;泛舟金湖水上森林公園,四季皆景,有夏日限定“綠野仙蹤”,亦有秋冬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為常態,開窗見景、出門見綠變為現實。
5月15日,市民遊客在淮安市金湖縣水上森林公園乘船遊玩。
人退水清,人水和諧。對非法採砂採取嚴打高壓態勢,實現洪澤湖淮安水域採砂船“清零”;探索將治水與富民結合,洪澤湖淮安水域漁民全部轉産上岸安居,引導漁民在適宜區域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水質優Ⅲ比已達96%;推動洪澤湖綜合保護、水系連通、生態修復,打造河湖生態岸線,形成洪澤湖全面保護、綠色發展的新格局。
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城市建設全過程,治淮安民、興淮惠民,“淮水安瀾”有了新內涵。
民之所盼,勢必行之。87類“淮上關愛一件事”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通辦聯辦,一次辦結、全程免費;“十四五”期間計劃改造老舊小區680個,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644個,佔比94.7%;將“崇文”刻入基因,把教育提到地級市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全面實施“縣中振興”;實現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對外開放;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不僅為外賣小哥提供歇腳驛站,還有免費體檢……
文化滋養,精神豐盈。走進吳承恩故居旁的淮安書房,咖啡香與書卷氣撲面而來,據統計,像這樣的書房,淮安有近600個,遍佈城鄉;漣水縣淮劇團每年“送戲下鄉”120場,近幾年打造的農村題材“村官三部曲”等,因貼近生活深受百姓喜愛;新開放的大雲山漢王陵博物館、板閘遺址公園等一批公共文化空間已成新晉“打卡點”。
還有家門口的“小確幸”。早上杠子面、中午軟兜長魚、晚上再來個蒲菜肉圓湯,淮安人會説“小日子不知道有多美”;得空再去傳統澡堂子裏修腳、敲背,“啪嗒啪嗒”的拍打聲此起彼伏;沿運河跑個步、去文廟溜溜鳥、到劇院聽個戲、在楚秀園賞賞花……煙火繚繞中,飽含著這裡的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和嚮往。
淮安民本之脈,在於精神、在於傳承。周恩來故居、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等,一座座地標串聯起這座城市的精神圖譜。
路標指引,走得再遠也不會忘記為什麼出發。穿越時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已融入淮安血脈。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説,淮安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幸福滿淮更加可感。
淮安市淮安區中軸線上的鎮淮樓,相傳初為譙樓,為登高遠望、防禦敵兵,後因淮河水患肆虐,更名鎮淮樓,意為鎮住淮水。
一座鎮淮樓,寄託安瀾夢。如今,歷經千年的鎮淮樓將繼續見證,淮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劈波斬浪、再赴山海。(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 王聖志 邱冰清 陸華東)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淮安市歷史建築鎮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