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7-21 15:14:29

  淮安板閘遺址是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後的重大考古發現。7月20日,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板閘文化體驗中心對外試運營。

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_fororder_圖片11_副本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

  1415年,明漕運總兵官、平江伯陳瑄為了免去盤壩的艱辛及過山陽灣的風險,他聽取地方故老的建議,以北宋喬維岳開鑿的沙河故道為基礎,以淮安城西管家湖水作為水源,開鑿河渠至鴨陳口,命名為清江浦河。同時,為保證漕船的順利通航,陳瑄在清江浦河上修建移風、清江、福興、新莊四閘,由於節水成效不佳,第二年(1416年)又增建第五閘。因為閘身及河道襯底都是以木板做成,所以稱之為“板閘”。

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_fororder_圖片12_副本

淮安板閘

  板閘遺址位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點淮安,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貫穿了明清兩代淮安段大運河發展的始終,是古代運河沿線留下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板閘鎮上沿運河分佈的商鋪鱗次櫛比,數千家居民排列在運河兩岸,在考古過程中也出土了大量與運河有關的生活用具、生産工具件,包括陶器、瓷器等,其類別、器型、紋飾等都極為豐富,可見當時板閘鎮的興盛。

  板閘遺址內有一處鈔關遺址,鈔關也叫榷關,是中央設在地方的稅務機構。當時因商販拒用正在貶值的大明寶鈔,導致鈔法不通,於是政府准許商人在商運中心地點用大明寶鈔交納商貨稅款,朝廷下令從南京到北京沿河,如漷縣、臨清、濟寧、淮安、揚州、徐州、上新河等處設立鈔關,淮安關因此而設立。

  據統計,乾隆年間,臨清關、淮安關、揚州關、滸墅關四關每年平均稅收約50.5萬兩,而淮安關每年稅收達到62.3萬兩,居各關之首,因此在這一時期也有著“天下第一鈔關”的美譽。

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_fororder_圖片13_副本

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俯視圖

  2020年,大運河板閘遺址公園開始建設,對遺址內涵進行系統性保護和展示,對水閘實施露天帶水保護,其餘部分進行回填保護在地面進行復原展示,對地面建築三元宮、朱家老宅、鈔關旗桿及基座等進行修復,確保遺址的整體風貌協調統一。遺址公園建設期間,有關人員還對板閘遺址古河道內發現的兩艘明代沉船進行發掘和保護復原。

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_fororder_圖片14_副本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展館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展館以“閘—關—鎮”為邏輯主線,再現“因運而建閘、因閘而設關、因關而興鎮”的歷史場景,讓遊客一覽“運河之都”曾經的市井風華。

大運河新地標7月20日試運營_fororder_圖片15_副本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展館

  展館空間設計採用多樣化的空間佈局,設有“又見板閘”“春秋紀事”“古閘風雲”“淮上雄關”“鳳裏傳奇”“瞬間即永恒”“遺址覓蹤”七大主題展廳,通過cave空間、投影沙盤、微縮模型、沉浸式影片等多種互動體驗方式,系統展示板閘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揭示板閘及所在段大運河的歷史作用和價值意義。(文/圖 張弢)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