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9週年紀念日。9月2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夕,由美中航空遺産基金會成員及飛虎隊老兵後人組成的美國飛虎隊代表團一行訪寧。參訪首日,他們來到南京城墻景區、拉貝故居,以及金陵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等兩所飛虎隊友誼學校,回憶中美軍民並肩作戰的烽火情誼,共話飛虎精神的傳承。
參觀南京城墻臺城景區
飛虎隊老兵後人憶烽火歲月
當天上午,在南京城墻臺城景區上,雞鳴寺與紫峰大廈古今輝映的美景給代表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的人非常友好,這裡的建築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對文化的保護很好,很高興能來到這裡。”美國前海軍水手、美中航空遺産基金會顧問托馬斯·金坎農(Thomas Kincannon)是飛虎隊第14航空隊B-25轟炸機炮手詹姆斯·米爾斯的女婿,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023年11月,他參觀了北京長城,還去了好幾個中國的城市。不過,最主要的目的是去拜訪抗戰期間的機場舊址,“我妻子的父親就曾在那裏戰鬥。我的妻子花十年寫了一本書,名叫《空軍中隊:掃射與祈願》,記錄了飛虎隊的戰鬥,也談及了中美人民之間的交往。”托馬斯·金坎農回憶岳父講述與中國人合作的故事,他們一起訓練、一起飛行、一起修飛機,同生死共患難。
托馬斯·金坎農
美國飛虎隊原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陳納德創建的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8-1942·7),後泛指抗日戰爭期間從1941年至1945年所有的援華美軍航空部隊。援華作戰期間,美國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共擊落、炸毀日機2600余架,約2600名美國飛虎隊隊員在對日作戰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訪問拉貝故居
美國飛虎隊代表團的第二站來到拉貝故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故居是25個難民收容所之一,拉貝憑藉著一顆赤誠之心,在這裡拯救了600多位難民的生命。代表團成員們在此回望歷史傷痛,緬懷拉貝等國際友人為南京難民所作的貢獻,共同呼喚世界和平。
美中航空遺産基金會副主席、飛虎隊第14航空隊P-40戰鬥機飛行員之子克利福德·雷·郎二世(Clifford Long)回憶,1944年,他的父親作為飛虎隊隊員來到中國,“那時他只有19歲,在中國的時光對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回到美國後,他一直掛念著中國人民,他一生都為能作為飛虎隊的一員來到中國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
克利福德·雷·郎二世展示父親的照片
南京兩校加入“飛虎隊友誼學校暨青年領袖計劃”
當天下午,美國飛虎隊代表團參訪了金陵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並舉辦飛虎隊友誼學校啟動儀式。
“金陵中學與飛虎隊有著很深的淵源。”金陵中學校史辦老師張銘介紹,金陵中學和北京匯文學校、天津南開中學是全國參加空軍抗戰人數最多的三所學校。在與飛虎隊並肩作戰和交往的中國人中,也有不少金陵中學校友的身影。與飛虎隊並肩作戰的中國飛行員李維烈曾參加49次對日作戰任務,並擊落了兩架日本飛機;周光祚曾作為翻譯參加飛虎隊工作;雲鐸在緬甸和印度負責和飛虎隊溝通與協調;陳維齡在駝峰航線和美國飛行員一起運送物資……“而當今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傳承,將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飛虎隊友誼學校啟動儀式現場
據悉,南京金陵中學和南師附中將與美國中學締結飛虎隊友誼學校,加強中美青少年溝通交流,傳承飛虎隊精神。
“發起‘飛虎隊友誼學校暨青年領袖計劃’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在未來繼續講述飛虎隊的動人故事。”美中航空遺産基金會主席傑夫瑞·格林(Jeffrey Greene)表示,增進溝通和理解對於這個時代很重要,飛虎隊的故事便是開啟對話的契機,它成為中美民間交流的橋梁。
傑夫瑞·格林
2024年7月,漢語橋“飛虎隊”主題美國青少年來華夏令營順利進行。一批美國師生沿著飛虎隊的足跡,在北京和雲南多地參觀學習。“我們帶來了美國的學生,他們學到了很多,同時中國學生也受益其中,所以我認為這將是一個中美兩國受益多年的項目。”傑夫瑞·格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美國青年對中國文化其實很感興趣,基金會所做的,就是為兩國青年提供一個分享、交流的機會。
傑夫瑞·格林表示,他相信,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們,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外交官或駐外大使,飛虎隊80餘年的歷史和歷久彌新的精神需要被更多地分享和探索。他認為,這些青年的所説所想,或許將對未來百餘年的中美關係産生深遠的影響。(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熊平平 張然 龍秋利 王新月/文 顧煒 顧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