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泰州市海陵區司法局著力打造“法治+非遺”普法模式,利用非遺傳播法治精神,進一步優化法治供給,讓普法以“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宣傳形式調動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普法宣傳與非遺傳承碰撞出新的活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法治觀念,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法治宣傳最大化。
法潤童心,非遺法治進課堂。海陵區司法局通過“雛鷹護法”青少年法治宣傳活動,開展“遇非遺之美 與法治‘童’行”系列活動,旨在通過“普法+非遺”課堂,向廣大青少年傳播法治文化,展現非遺魅力。2024年暑期,“雛鷹護法”法治課堂陸續開展了體驗法治“漆扇”、法治風箏製作、法治糖畫等活動,把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漆扇、風箏、糖畫藝術中,孩子們在欣賞和創作傳統藝術的同時,聆聽法治主題宣講,深化對法治精神的理解。
彰顯品牌,豐富非遺法治文化。海陵區司法局借助具有泰州傳統特色非遺項目,傳播法治文化,擴大法治宣傳影響力。泰州非遺微雕傳承人趙軍安創作法治微雕,構思文字、挑選好竹料、在工作燈下小心翼翼地用刻刀等工具進行雕刻,趙軍安在毛筆的筆桿上創作微雕作品,通過放大鏡看到字體氣韻生動,引人入勝。法治非遺將法治精神與文創設計相融合,讓人們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與魅力。
法護非遺,撐起司法“保護傘”。海陵區司法局在普法宣傳、糾紛調處等工作,全力實現對“非遺”常態化、網格化司法保護,“法律明白人”通過法治廟會、法治夜市主動走進群眾生活,提供普法宣傳服務、排查糾紛風險;從身邊的非遺導入,帶領群眾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讓群眾了解到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普通人可以怎樣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升級打造蘇陳鎮西石羊民俗法治文化館“非遺”法治文化陣地,以此為依託組建一批集宣傳、調解為一體的“非遺法律明白人”志願服務隊,重點培養非遺傳承人發展成為“法律明白人”志願者,發揮這些“法律明白人”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在非遺産業集中的鄉村社區就地聯動開展排查調解工作,縮短矛盾化解半徑,為非遺傳承人和企業提供靶向式、精準化的司法服務。(文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