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軍休保障服務中心軍休幹部駱挺亮:軍魂永駐擔使命 銀齡閃耀新時代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9-23 18:24:10

  在崗位上,他詮釋著軍人本色;在生活中,他續寫軍人風采。從人民到人民子弟兵,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國防建設;從人民子弟兵回歸人民,在平凡的生活中踐行著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他,就是常州市軍休保障服務中心軍休幹部駱挺亮。駱挺亮,無錫宜興人,1965年3月入伍,1966年6月入黨,1982年1月經南京軍區工程兵政治部批准退休,退休前任南京軍區工程兵正連職助理。

  難忘軍旅生涯,無悔青春年華

  1964年12月,駱挺亮應征服役于南京軍區工程兵(特種兵),駐軍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大山深處,部隊常年分居在老百姓家中,無水、無電、無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長年累月戰鬥在大山深處的坑道裏。他在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識不斷提高,學到了軍事技能工程技術,打坑道就是打仗,練出了不怕苦不怕死的堅強意志。

  1966年11月,駐地金寨縣馬店發生特大火災,駱挺亮和戰友們一口氣跑了十三里地到達馬店。歸隊後駱挺亮一直惦記著災區人民的苦難損失,他説:“我們是人民子弟兵,有難要同甘共苦。”於是他決定把兩年當兵的津貼二百元匿名寄給災區人民。

  1976年,駱挺亮在一次實彈訓練中為保護戰友雙眼因公致殘,當有人問他:“在那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怕死的精神,你是怎麼想的?”他説:“越是艱險越要向前,訓練就是實戰,就要赴湯蹈火,這是軍人不怕艱險的應有本質。”

  革命故事代代傳,紅色宣講潤心田

  雖然駱挺亮早已退休,但他初心未改,始終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毅然加入了常州市軍休保障服務中心組織的“老兵有故事”紅色宣講團,成為一名光榮的“老兵宣講員”。成為宣講員後,他積極走進中小學、消防大隊,開展紅色故事宣講。站在宣講臺上,他繪聲繪色講述自己的軍旅故事、戰友們之間的真摯情誼,積極傳播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駱挺亮還被聘為常州市懷德苑小學的紅色思政輔導員,定期為同學們開展思政教育課,引導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始終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接班人。

  紮根社區解民憂,不忘初心擔使命

  駱挺亮居住的通濟新村是70年代老小區,老年居民較多。幾年前,小區公共設施還不完善,居民時常反映小區內沒有休息納涼的地方。駱挺亮得知後,自掏腰包在通濟新村小區河邊建造了兩個六角古亭,並命名為“通濟亭”和“萬福亭”。六角古亭建成後,小區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居民休閒的時候有了休息和賞景的地方,對於駱挺亮的這一善舉,大家都拍手叫好。多年來很多百姓晚游來到古亭休息時,都會談論起這位軍隊退休幹部愛黨愛人民的生動事跡。

  2020年,通濟新村健身廣場還未安裝路燈,存在安全隱患。駱挺亮得知後,主動向社區反映,並帶著路燈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前往實地勘察。他憑藉自己工程兵的經驗,大膽地提出了技術解決方案。最後,路燈管理處及時為居民安裝了路燈。居民飯後可以安心地到健身廣場散步。在小區裏,大家有困難都會想到駱挺亮這個“熱心能人”。

  雖然現在駱挺亮年逾八十,但居民需要他的時候,他都會親力親為。在駱挺亮看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他身為一名退役軍人、一名黨員的使命和擔當。(文 蘇蓓蕾)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