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老舊小區問題,是文明城市建設必須答好的課題。近年來,淮安市清江浦區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締造”理念,高標準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讓群眾生活更加溫馨。
小區新貌
群眾“點單” 改造提升“更靠譜”
老舊小區改成什麼樣,群眾説了算。“我們小區居民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但小區照明設施不完善,晚上黑漆漆的,希望你們改造時能在小區內部安裝路燈,讓我們晚上也能放心出門。”家住機電廠宿捨得繆阿姨邊填寫意見徵詢表,邊向工作人員反映。在全區老舊小區改造時,類似繆阿姨這樣積極參與、積極反映問題的居民還有很多,大家提出的建議工作人員都一一記錄,以便將改造落到實處,切實提升小區居民滿意度。
為了讓群眾參與到小區改造提升工作中來,清江浦區住建部門在鎮街和社區的配合下,根據政策標準和設計方案要求,制定32條改造“菜單”,街道和社區黨員幹部、黨員代表深入一線,逐戶將改造“菜單”送到住戶家中,“改什麼”“怎麼改”由群眾來“點單”。
溫馨的家園氛圍
把握關鍵 緊扣需求“解難題”
停車難、易積澇、管線雜亂等是老舊小區繞不開的難點堵點。清江浦區以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為抓手,統籌推進“移綠增綠”、雨污分流、桿線入地、垃圾分類等改造提升工程。
“前進小區緊靠菜市場,挨著淮海南路,人流密集,小區治理和車輛停放一直是個老大難。”大橋社區書記劉進楠説,“小區提檔升級改造啟動起來,我們堅持‘建管’並重,優先解決居民屋面漏雨、落水管損壞,特別是停車難等影響生活的問題。我們通過拆除違建、清除雜亂綠化等措施,增加小區公共空間近10%,重新規劃並增加了兩百多個停車位以及非機動車車棚和充電樁,不僅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問題,也徹底消除了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
2021年以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清江浦區及時處理屋面漏雨、墻面滲水、管道堵塞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累計翻修房屋15.5萬平方米,累計新增機動車停車位約4100個、充電設施約1100個、監控約2000個、活動場地約1.02萬平方米,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齊全的配套設施
因地制宜 打造精品“創示範”
在改善提升老舊小區的基礎上,清江浦區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社區管小區”,按照“三類三管”要求,破解長期以來老舊小區服務保障難題,紅色物業“六好”示範項目創建持續推動物業行業向“紅”向“好”發展。
“以前看到小區的環境,總是唉聲嘆氣,如今的化工新村和前些年相比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也可以自豪地帶朋友來看看自己家裏發生的新變化了。”化工新村居民于阿生自豪地説。“硬體設施改造更新之後,如何增強治理‘軟實力’,讓小區持久‘保鮮’是關鍵。”社區黨委書記王淮介紹,通過黨組織引領,社區有效地將業主、社區、物業公司,以及城管、公安等部門整合,形成合力解決居民提出的問題,也有效地拉近了社區跟居民之間的距離。
2021年以來,清江浦區創成省級宜居示範住區項目4個,前進小區等24個居民小區成為市級宜居示範住區項目,化工新村“留、改、拆”模式被住建部作為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2024年還有東風花園和東方花園兩個小區正積極創建省級宜居示範住區項目。(文/圖 徐赟 陸辰曦 崔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