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電話無人接聽,敲門也沒有反應,懷疑發生意外,報警求助……”淮塔警務站民警接警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老人家,能聽到嗎?”見無人應答,民警在徵詢報警人同意打開門後,發現老人突發疾病躺倒在地上,民警聯合消防人員將老人抬上救護車送醫救治。
“榴園小區一居民家中老人摔倒,急需送醫。”接到指揮中心指令後,正在附近巡邏的人民廣場警務站民警陳森帶領隊員,僅用時3分鐘就趕到居民家中,將老人小心翼翼地抬運至樓下,送往醫院救治,爭取寶貴搶救時間。
救助群眾 攝影 朱良持
兩次成功救助,得益於徐州公安機關正在推行的巡處一體化改革工作成效。2024年以來,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圍繞“提高處警效率、提升處警滿意度”的總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科學設置巡區網格,建強力量裝備體系,實現扁平指揮、快速反應,有效提升社會面管控效能。
重塑機制 破難點規範運行
泉山分局聚焦改革中“精準派警”“巡處銜接”“平臺流轉”三大難點問題,優化高效運轉的勤務指揮中心,健全扁平指揮調度機制,按照“就近派警”“三類警情”優先派警兩項原則,精準指令警務站接處警;通過適崗調整、所隊交流,對4個警務站的現有警力進行內部優化,將更多接處警經驗豐富、業務熟練的民警放到警務站,圍繞警情處置流程、現場執法標準、警情數據採集等方面,開展專項集中培訓,有力推動全警執法規範化水準提升。
反詐宣傳 攝影 朱良持
“有人酒後滋事,請迅速支援!”7月3日21時許,群眾報警稱文欣花園一家住戶有5人酒後滋事。勤務指揮中心按照“就近派警”原則,指令淮塔警務站增援,從接到警情指令到現場制止鬧事人員僅用時5分鐘,通過指揮調度、精準布警,縮減了出警時間,提高了處警效率。
“我們著力整理資源、完善機制、破解難題、創新方法,全力推動巡處一體化改革舉措落細落實,加快構建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的現代巡防警務體系,為公安工作高品質發展厚植新優勢、積蓄新動能。”泉山分局巡特警大隊大隊長陳雷介紹説。
整合資源 強支撐做優保障
7月19日18時許,人民廣場警務站民警在巡邏時發現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迪卡儂附近找不到家了。由於老人説不清楚家中情況,民警通過智慧警務終端迅速確定老人身份信息,聯繫其家人將老人接走。科技裝備賦能,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的力度和速度。
泉山分局整合巡處資源“一盤棋”,合理設置警務站接處警功能區,高標準配備移動警務終端、4G執法儀、PTU巡邏車等接處警裝備,為警務站全面承擔警情接處、巡邏防控、應急處突等任務提供有力保障;試行“所站結對”模式,優化通信指揮、情報引領、協同作戰等支撐保障,警務站民警依託智慧終端對各類警情進行信息研判、綜合分析,讓服務群眾更加精準、快速。2024年以來,分局4個警務站通過智慧系統救助走失群眾100起。
巡邏防控 攝影 朱良持
快接快處 護平安回應期盼
“我的筆記本電腦在杏山子地鐵站附近丟失了!”西苑警務站巡邏組在定點巡邏時接到群眾求助。民警在與失主沈先生了解事情經過後,立即調度轄區步巡、電動車巡警力沿著沈先生騎行路線尋找、走訪,僅半小時就成功幫助沈先生找回丟失電腦。
分局按照“巡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警”工作思路,全面優化警務站支點佈局,結合轄區內重點單位分佈、轄區地理範圍、綜合接警量等因素,科學劃分4個巡區,分解成14個巡防網格,設定13條必巡線、13個值守點;堅持“屯警街面、動中備勤,有警處警、無警巡邏”巡處工作要求,實施“四班兩運轉”的勤務模式,合理編組警務站巡邏、處警力量,區分重點部位、重點時段,潮汐用警、錯時布警,不斷提高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實現警情即接即處、能處盡處。
“巡處一體化改革”實現機制更優、警力更省、處警更快。自改革以來,泉山分局累計投入巡邏警力9500人次,接處警12844起,抓獲嫌疑人6人。其中,泉山分局自處警情11664起,自處率達91%以上,調處糾紛2993起,救助、服務群眾4945次,巡處質態顯著提升。(文 劉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