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韻伊情 江蘇援疆系列報道丨妙手丹心,守護“彩虹之都”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12 13:43:18

  編者按:權威數據顯示,自1997年中央部署開展對口援疆工作以來,截至2023年底,江蘇累計提供援疆資金320多億元,選派11批共3000多人次幹部人才到新疆工作,完成援建項目3000多個。江蘇支援新疆縣(市)數量和人口居全國首位,也是全國唯一設有兩個前方指揮部的省份。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江蘇援疆,整整27年的跨越山海,共為建設大美新疆而拼搏進取、不懈努力——不僅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血脈呼應,更是勇於擔當、接力奮鬥的光輝歷程,是民族團結、交融共進的動人篇章。2024年10月9日,江蘇採訪團赴新疆伊犁採訪報道。國際在線應邀參加,以媒體視角,真實記錄下江蘇援疆中“蘇韻伊情”的真實故事。

  “專注愛的點滴,見證愛的奇跡”“杏林典範,蒼生良醫”……走在由江蘇援伊·泰州工作組對口支援的昭蘇縣人民醫院科室走廊,一面面紅彤彤的錦旗整齊擺放,錦旗上的字字句句都凝聚著昭蘇患者及家屬的感激之情,見證了援疆醫療隊成員的仁心醫術。

蘇韻伊情 江蘇援疆系列報道丨妙手丹心,守護“彩虹之都”

援疆醫生們收到的部分錦旗

  2023年4月,江蘇省第十一批援疆醫療隊成員來到昭蘇縣人民醫院開展工作。

  一年半的時間裏,他們跨越山海、協力同行,用先進的專業知識填補了昭蘇地區多項診療空白,用赤誠之心為當地人民架起一座“希望之橋”,用妙手丹心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彩虹之都”。

  “對症下藥” 實施全方位精準援疆

  昭蘇,地處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群山環繞,冬無酷寒、夏無酷暑。因夏季多雷雨,雨後常見彩虹,有著“中國彩虹之都”之稱。

  昭蘇縣人民醫院位於小城之南,是全縣唯一一所集醫療、保健、急救、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也是江蘇省泰州市援伊醫療隊的主陣地。

蘇韻伊情 江蘇援疆系列報道丨妙手丹心,守護“彩虹之都”

航拍昭蘇縣人民醫院 攝影 楊天明

  援疆醫生趙楠清晰記得,在第一天的查房後的交流中,“重症病人”——成為所有人發言的“高頻詞”,而且這個群體數量不少,“比如在婦産科,查房時發現病房裏一二十個病人産婦大部分是妊娠期高血壓。”趙楠舉例道,“這與我們以往診治的江蘇患者情況不同,需要我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針對當地情況,醫療專家開始“對症下藥”。

  黃華、聶亞彬、包磊、陶佳樂、孫駿、趙楠這6位來自泰州靖江的援疆醫生,分別在重症醫學科、新生兒科、泌尿外科、婦産科、普外科等科室,帶領當地醫療團隊開展了多例高難度手術,完成了多個“當地首次”。

  為覆蓋更多科室,從2023年下半年起,泰州援疆工作組還協調泰州市衛健委,每年分4批次,柔性選派消化內科、骨科、眼科、影像科等領域的專家醫療援疆,每批次2-3個月,並形成長效機制。

蘇韻伊情 江蘇援疆系列報道丨妙手丹心,守護“彩虹之都”

援疆醫生診治患者 攝影 顧祥忠

  在開展技術創新之餘,援疆醫生們還持續開展基層學術交流、專業知識講座、巡診、義診等活動,並通過日常坐診、手術示範、網絡教學等方式,共同守護昭蘇縣各族群眾的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昭蘇縣地處亞高原地區,平均海拔2018米,是伊犁州唯一一個五類艱苦地區,紫外線比較強烈,眼科疾病易發多發。同時,對於疾病診斷,昭蘇在影像科、心內科等方面的能力仍有所欠缺。

  針對這一現狀,江蘇援伊·泰州工作組啟動惠民暖心工程,首批援疆醫療設備總投入達2530萬元,購入多臺先進設備,為健康保駕護航。

  團隊引進、技術創新、設備更新……江蘇援伊·泰州工作組補齊當地醫療短板,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實現全方位精準援疆。

  像親人一樣,從“我”和“你”變成“我們”

  “離家裏有5000多公里路程,剛來的時候內心十分忐忑,擔心會不會水土不服,會不會交流困難?”援疆醫生陶佳樂回憶道,“當地醫院的同事們很盡心地幫助我們融入,帶我們參加民族節日,感受民族交流融合的氛圍,只花了一個月時間就適應了這邊的生活。”

蘇韻伊情 江蘇援疆系列報道丨妙手丹心,守護“彩虹之都”

醫生查房

  陶醫生還特別記得來昭蘇後收到的第一面錦旗。“當時是一個兩個月大的孩子,他有重症肺炎、心衰、肺水腫等等並發癥,家長非常擔心一度想轉院治療,但是我們援疆醫生來了查房、聽診後,家長説如同吃了一劑定心丸。”

  在孩子順利康復後,家長一句“感謝有你們援疆醫生治好了我的孩子”讓陶醫生感觸很深,“我在那時候才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醫療援疆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雖然遠離家鄉親人有很多思鄉之苦,但是聽到患者這些話我覺得非常值得。”

  趙楠也感同身受:“剛來的時候內心忐忑,但現在即將要結束援疆工作,卻有了太多讓我放不下的事。這一年半裏,跟我這邊帶的徒弟,包括科室的同事都像親人一樣。”

  由於當地年輕醫生居多、梯隊建設不夠合理,趙楠便手把手教導,建立規範化手術流程等等,甚至還定期開展團隊演練,從細節小事入手推動科室發展。

  援疆醫生孫駿補充道:“中醫院去年有一個膏方節,我們還組織了拜師儀式,收了徒弟,平時開展授課,並且也會經常交流專業方面的知識。”

  “師帶徒”、“組團式”援疆,讓“輸血”變“造血”,也讓昭蘇醫療水準實現了質的飛躍。援疆醫生們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為昭蘇縣培養了一批用得上、“帶不走”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用大愛守護著“彩虹之都”的健康與希望。(文 羅毅)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