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沛縣公安局正陽派出所成立於1987年,現有民警26人,輔警隊員77人。轄區面積49平方公里,有村居20個,常住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約5000人。正陽派出所年均接警1萬起。
近年來,正陽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圍繞“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堅持主防理念,推行預防警務,深耕“黨建、防範、基礎、服務”四塊責任田,確保了轄區“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落地落實。
黨建賦能激發“紅色動能”
同頻共振一體推進。正陽派出所將黨建與公安工作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圍繞中心抓黨建、促警務、強作風,建立平急轉換機制;聚焦建設最強支部,依託“五型警隊”創建,打造“黨旗領航·警徽閃耀”利劍品牌,建強支部班子,壓實支部書記第一責任、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形成齊抓共管合力。
主動融入服務大局。正陽派出所突出強基導向,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為抓手,通過支部結對共建,推動社區警務和村居黨建工作融合發展,著力破解服務群眾中的堵點瘀點痛點,先後與轄區文景社區等3個居委會,沛縣農業銀行、沛縣第五中學等8家企事業單位開展黨建結對共建活動,打通覆蓋轄區的雙向信息交流渠道,推動形成了“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社會共治、服務共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
築牢平安建設的“壓艙石”
警網融合共架“連心橋”。正陽派出所成立由“民警+網格員+志願者”組成的警網融合社會治理模式,通過網格二維碼實現信息採集、便民服務、矛盾化解、防範宣傳等方面,群眾在社區網格掃碼,將自己的需求上報網格中心後臺,通過研判派單即可及時解決,實現了“網格服務、萬警入戶、平安萬家、幸福送達”的社會效果。
依法治理築牢“平安網”。正陽派出所堅持法治思維、系統思維、治理理念,借助“社區+法治”管理模式,為平安社區創建提質增效,每週五組織社區民警學習理論知識,更新社區管理理念,將人員、場所、單位等管控的法律法規印製成冊,要求社區民警執法需知法,懂法會用法,全面提高新時代的法治治理水準。
當好矛盾化解的“穩定器”
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正陽派出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駐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立“1+2+3”調解機制,即1名辦案民警、兩名擅長民商事、婚姻家事案件代理的律師、3名退休政法幹部調解員,總結提煉出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早回訪“四早”工作法,及時調解,秉公辦理,對達成協定的矛盾糾紛實行跟蹤管理,主動開展連線回訪,鞏固調解成果,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社會化救助婦女兒童。正陽派出所在全省範圍內創新推行了未成年人入住賓館強制報告制度,為賓館專門設計了未成年人住宿登記簿,切實提高了旅館業從業人員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意識;會同公益組織聘請心理諮詢師、婦聯幹部入駐反家暴聯調室、“藍夢飛翔驛站”未成年人關愛中心,對因違法失學的兒童,助其重返校園,有力維護了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權益。
做好群眾“急難愁盼”的“主心骨”
建立便民超市,實現“一窗通辦”。正陽派出所立足公安“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設立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集身份證、戶籍、車駕管、護照、居住證等業務辦理為一體,將公安政務服務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實現了群眾辦理業務“不找警種、不分區域、馬上就辦、一次辦成”。
辦好民生關鍵事,解決群眾煩心事。轄區歌風佳苑小區因樓幢命名不規範,導致2000多名居民不能入戶。派出所黨支部主動協調不動産登記交易服務中心、房産服務中心、民政局、物業、開發商、部分業主代表進行會商座談,通過多方努力達成共識,問題得以妥善解決,為其他轄區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正陽版本”。(文 邊德力 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