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市濱湖區司法局積極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從強化鄉村治理建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加強鄉村法治宣傳、優化法律援助服務等多角度入手,紮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有效提升法治鄉村建設水準。
“起”步,讓鄉村治理工作邁入“快車道”
濱湖區司法局建立“黨建+法治”聯姻模式,將黨建與法治進行有效銜接,深度融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貫穿于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依託黨建服務站點,嵌入法律服務;借力“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每月提供不少於8小時的公益、普惠、便捷法律服務,定期為村規民約、自治章程等制度開展“法律體檢”,厘清農村基層自治組織職責;縱深推進“送法下鄉”活動,利用村(社區)線下法治文化陣地和線上村鎮平臺,週期性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通過故事講述、法條解讀、以案釋法等形式,大力宣傳憲法、民法典等與農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原有議事平臺基礎上增加法治元素,豐富載體平臺,採用“一事一議”方式進行民主法治議事,推動村民自治事項、“急難愁昐”問題及矛盾糾紛的化解。
開展(社區)線下法治宣講現場
“承”重,給法治鄉村建設配上“壓力閥”
濱湖區司法局切實鞏固提升法治鄉村建設,通過自查、提升、復核三個階段,對法治鄉村進行實地復核、評分,著重檢查各村在提升“三治”融合發展、陣地平臺建設、法律服務三方面的工作質效,重點關注各村是否存在黨組織軟弱渙散、“兩委”成員違法違紀、涉黃賭毒等問題,對不符合示範要求的建議撤銷稱號,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發揮示範作用,不斷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
“轉”型,為鄉村法宣服務裝上“新引擎”
濱湖區司法局將法治宣傳與村民生活有機融合,充分利用“法潤濱湖”微信公眾號、“法潤民生群”等新媒體,推送與群眾相關的婚姻家庭、鄰裡糾紛、債權債務等典型案例130余篇;統籌運用基層法治宣傳陣地,合理規劃利用廣場、公園、景區等公共場所,充分依託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社區活動中心、科技館等公共場所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法治文化陣地,將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打造一批諸如河埒法治文化小遊園、水秀平安法治文化園等綜合性強、體驗性好、群眾參與度高的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持續推進“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制發《濱湖區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推進實施方案》《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育規範指引》等操作規範,為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育提供政策保障,召開“法律明白人”培育推進會明確工作要點,制發“法律明白人”讀本450本,印製“法律明白人”工作指南1000本。
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
“合”力,將法律援助隊伍領入“引力圈”
濱湖區司法局強化站點建設,建立起全天候廣覆蓋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選擇貼近群眾的重點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在全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的基礎上,健全服務機制,打造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的全覆蓋法律援助快捷“服務圈”,為困難弱勢群體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法律諮詢服務。截至目前,依託全區司法所建成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7個,依託區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人社等部門成立特殊群體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聯繫點12個,新增和規範化改造村(社區)法律援助聯繫點43個。
濱湖區司法局通過開展法治鄉村建設,群眾的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矛盾糾紛得到妥善化解,有效構建了“接地氣、察民意、體民需、解民憂”的依法治村格局。下一步,濱湖區司法局將持續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強化責任擔當,勇於開拓創新,不斷增進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譜寫具有濱湖特色的法治鄉村新篇章。(文/圖 趙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