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以“古韻今風”為創意理念,以守正創新、優化品牌、豐富內涵、再創亮點為策劃思路,將傳統節日、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融合,讓傳統與新潮互動,文化與快樂碰撞,展現文化積澱,做好文明傳承,倡導“和美惠開”的全新生活方式。
亮品牌、挖內涵,萃取文化“向心力”
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精心打造“古韻今風 和美惠開”民俗文化品牌,通過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等,不斷萃取中華文化“向心力”。
以傳統節日為載體,提升節日文化吸引力。不斷深化“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向大眾展示傳統節日的魅力。近年以來,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330余場,參與人次158800余人次。
開展節日主題活動
以非遺民俗為媒介,煥發傳統文化新活力。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積極整合剪紙、錫繡、麥稈畫、阿三百葉、王源吉等多個“身邊的非遺”資源,並將其融入日常活動,結合夜課堂、國學課堂、文化市集等開設非遺麥稈畫、刻版拓印、非遺漆扇、縫製香囊等傳統非遺體驗課程,或是開展投壺、挂菖蒲、包粽子、喝臘八粥等民俗體驗活動。
拓陣地、提品質,煥發文脈“新活力”
文脈因“守正”而賡續,文化有“出新”方致遠。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聚焦文化創新,不斷挖掘轄區文脈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引導人們認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演繹“與古為新”,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竭活力。
挖掘文脈資源,打造文化地標。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充分挖掘本地文脈資源,依託轄區惠山新城中央公園、季翼農故居、古莊生態園、丹心展示館等,結合其人文環境和歷史背景,分別開展不同的節日活動,讓文化地標成為宣傳城市形象、彰顯文化氛圍的有效載體。
開展“清明祭英烈 奮力譜新篇”道德講堂活動
創新活動形式,激活文化動能。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理念,打破傳統活動形式,讓廣大市民在互動交流中體驗傳統文化,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各類主題活動打造國風集市、新春遊園會、文化科普等互動體驗區,同時,著力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育人實踐,開展“錫劇進校園”“非遺技藝尋訪”短視頻大賽等主題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創載體、廣傳播,提升文明“引領力”
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著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風化俗,將優秀傳統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設上、落在人心上、落在行為習慣養成上。
打造文化精品,讓傳統文化“花團錦簇”。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製作發佈“我們的節氣|惠開·二十四節氣”“我們的節日”系列海報50余張,策劃製作《氣清景明》《幸團圓 又中秋》等傳統節日、節氣微視頻30余個,作品在微信公眾號發佈以來點擊量超15萬次;精心策劃推出《良文薦讀》專欄。發佈“閱動惠開”文化閱讀地圖3.0版本,整合了轄區黃養輝藝術館、丹心展示館、蘇南數字文化中心、鐘書房、24小時城市書房、夢想書屋等共計28個優質文化空間,讓知識、文藝、休閒等觸手可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客廳”。
拓展宣傳矩陣,讓良風美俗蔚然成風。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打造新媒體矩陣,依託“夢想惠開”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閱動惠開”頻道、“品惠開”小紅書賬號等“指尖”平臺,廣泛宣傳節日內涵、展示活動風采、徵集文化作品等,讓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的表達方式與時俱進,實現文化活動“雲策劃、雲推廣”。
下一步,惠山經開區(長安街道)將不斷延伸文化“觸角”,以文化人,譜寫古韻今風“新畫卷”;以德潤心,涵養社會文明“新風尚”;以文惠民,打造和美惠開“新風景”,打造文化味、煙火氣、人文范多元融合的魅力惠開。(文/圖 鄧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