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挖掘厚家底 提升書香氣 泰州海陵“文化古城”煥發時代活力
梅蘭芳紀念館、梅家舊居、柳公祠、老街戲臺……40個城市文化印記一圖集成,同步上線電子智慧導覽,手機掃一掃就能查看介紹並導航前往其中任何一處實地打卡。前不久,泰州市海陵區推出的“泰州·梅蘭芳故鄉主題地圖”,一上線就火速“出圈”。“設計精美,整體戲曲文化氛圍很濃,一些動態的小圖像生動活潑,體驗感很棒。”市民張媛媛指著手機上的電子導覽圖點讚道。
這份地圖,將梅蘭芳1956年返鄉活動地以及泰州戲曲文化遺址和重要紀念設施“串珠成鏈”,讓市民遊客更便捷地開啟“尋梅”之旅。推出“尋梅地圖”,也是海陵區2024年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
泰州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鄉,主城海陵是該市打造“梅郎故里、戲曲聖地”的主陣地。在海陵,與“梅”相關的元素隨處可見,數十年來“梅蘭芳”不僅是一個文化符號,更是海陵人“日用而不覺”的生活美學。近年來,海陵著力推動“梅”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梅鄉有戲”系列文創産品、啟動鳳城文脈整理研究工程等,成為海陵推動文化建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
擁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海陵,文化上“家底豐厚”。海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方曉玫表示,海陵有著悠久的水文化、鹽稅文化、戲曲文化、吉祥文化、教育文化,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該區充分發掘資源優勢,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建設文化強區,向著打造集萃人文、承載記憶、寄託鄉愁的文化古城不斷邁進。連續多年舉辦“紅粟文化節”,推進文藝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創新開展政府文藝獎評選,打造“1+6+N”文藝活動基地群,獲評全省書香城市建設示範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産品供給機制。漫步海陵,城市兒童書坊、5G+數字樂學書房、華港多彩垎田等一批文化民生工程建成投用,68家紅粟書房書香濃郁,“10分鐘文化生活圈”越做越精。
夜幕降臨,海陵區蘇陳鎮周埭村剛吃過晚飯的村民們齊聚到文化廣場,觀看一場免費的露天電影。居民劉念曾高興地説:“政府把電影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同時增進鄰裡感情,我們感到很幸福。”在罡楊鎮,居民每個季度都能在家門口欣賞到“四季村晚”,以四季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帶給居民實實在在的文化獲得感。
“前三季度,我們累計完成惠民演出近百場,建管用好文化陣地開展各類展覽10多場次。”海陵區文體旅局局長、區文聯主席徐同華介紹,接下來還將繼續提升文化惠民精準度,充分發揮各類文化陣地作用,注重將政府主導的集中演出升級為基層群眾文化展演,開展好文化進萬家、送戲下鄉、精品劇目下基層等群眾文化活動,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適配度、利用率、可及性,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新華日報 記者 周建平 盧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