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備受矚目的宿遷市沭陽縣第四屆淮海戲藝術展演月活動開幕。活動期間,將開展省內劇團淮海戲展演、淮海戲大家唱、優秀劇團、“十佳優秀傳承音樂老師”評選及頒獎晚會等系列活動。 大型古裝淮海戲、傳統摺子戲,大型現代淮海戲及現代小戲,名家名團名劇輪番登場,將會讓戲迷過足戲癮。
開幕式現場
“聚焦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進一步完善文化供給體系,建強文化陣地、挖掘文化資源、強化文化自信,推動全縣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江蘇省沭陽縣委書記、沭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彭偉説。
何以沭陽?沭陽有戲!沭陽是淮海戲發祥地,也是中國淮海戲之鄉。近年來,沭陽深入實施淮海戲打造名團、打造名劇、打造名角“三名工程”,讓“中國淮海戲之鄉”綻放異彩,好戲連臺。
打造特色品牌
作為中國淮海戲之鄉,沭陽深挖這一特色文化品牌,從2019年開始,連續舉辦四屆淮海戲藝術展演月活動,豐富城鄉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淮海戲傳承發展。
淮海戲藝術展演月活動融入經典淮海戲演出、名家講課、淮海戲電影首映和淮海戲比賽等多種形式。活動期間,宿淮鹽連四市五縣淮海戲院團齊聚沭陽,舉辦淮海戲專場演出、淮海戲名家講座、淮海戲電影展映、淮海戲比賽等系列活動,得到了廣大戲迷的熱烈歡迎,有效地促進了淮海戲的交流和發展。
“將花木、民俗、歷史、非遺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根脈,放大‘四館’效應,打造‘文潤沭陽品牌’。”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瑞這樣要求。
沭陽縣創新啟動文化惠民活動縣鄉村“三重覆蓋”工作機制,採用“以獎代補”“以賽惠民”等創新性激勵措施,開展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動,將文化惠民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文藝表演現場
打造精品劇目
5月19日晚,大型現代淮海戲《桃紅柳綠又一春》首演,該劇為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資助項目,先後經過十余次提升打造,已經獲得多項大獎。
近年來,沭陽縣積極打造舞臺藝術精品,《瓜為媒》劇本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戲曲劇本孵化計劃,《胖嬸當官》獲首屆江蘇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優秀劇目獎、江蘇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傳統戲《借靴》入圍2019年 “中國·博興非遺(稀有)劇種小戲展演”獲優秀表演獎。2021年以來,劇團復排了《三拜堂》《皮秀英四告》等傳統淮海戲,創排的現代淮海戲《桃紅柳翠》獲2022年省委宣傳部重大題材資助項目,2023年入選江蘇省精品劇目扶持項目。
在沭陽,全縣專業、民營、業餘淮海戲團體每年上演80多部新創淮海戲作品,多次獲省、市、縣戲曲類文化大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淮海戲的品牌影響力。淮海戲已成為沭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打造專業隊伍
2024年,沭陽縣地方戲研究與發展中心新招聘的9名專業人員正式入職,為該縣淮海戲專業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沭陽還專門委託連雲港戲校定向培養人才,現在,這些學員都已學成歸來,成為縣地方戲研究與發展中的希望和未來。
目前,全縣現有淮海戲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12人、縣級傳承人34人。淮海戲專業表演團體1個、民間淮海戲團體46個、票友協會60多個,淮海戲演員1600多人,淮海戲票友12.5萬餘人,形成了“淮海戲隊伍遍佈城鄉、淮海戲演唱每天不斷”的生動局面。
打造傳承基地
“我是嫦娥下凡來……”在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淮海戲傳習所,宿遷經貿學院等學校淮海戲興趣班,縣地方戲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幾位國家二級演員經常進校園為學生們教唱淮海戲。
“沭陽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流傳下來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非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不斷提升文化自信。”沭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若鳴説。
“持續放大中國淮海戲之鄉的品牌效應,以精品創作推動文藝大繁榮,不斷增強為民惠民文化凝聚力。”沭陽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海濤説。
當下,沭陽正全面推動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沭陽新實踐注入新的強大文化動能。(文/圖 周婷婷 呂述謖 徐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