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舉辦科技産業協同創新季活動,一方面要寫好‘融合’的文章,另一方面要寫好‘轉化’的文章。”11月1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于立忠在該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本次創新季開幕式將於11月16日舉行,活動將以“1+8+N”的形式組織開展,即1個開幕式、8個産業主題活動和N個板塊系列活動。
新聞發佈會現場
當前,南通正按照全國、全省科技大會部署要求,堅持把創新作為“首選項”“必答題”,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加快打造更高水準創新型城市和現代工業名城。2024年以來,南通圍繞科技産業協同創新,召開了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奔赴9個沿海城市考察海洋科技創新,在上海先後三次召開科技創新雙月例會,與長三角國創中心、東南大學、哈工程等結成了深度合作。
發佈會上,南通市商務局副局長李建峰介紹,1月至10月,全市新簽約並註冊重大項目478個,其中,簽約並註冊5億元以上內資項目373個、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5個。項目質態越來越好,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六大主導産業類項目招引總數326個,佔所有項目數74.5%。同時,招引上市公司項目48個、專精特新企業63個、單項冠軍企業10個,佔比達25.3%。項目來源越來越廣,一半以上的項目招引自上海、蘇南等長三角城市,跨江融合發展強勁。
面向下一個萬億,南通市委、市政府鮮明提出開拓藍海、深耕沿海、策應上海的發展路徑。本次活動,南通聚焦開拓藍海,加快發展未來空天、未來通信、未來健康等六大未來産業,著力推動科技資金股權化、園區産業特色化、産業投資垂直化、創新平臺市場化、科技招商專業化;聚焦深耕沿海,與東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深化合作,科技賦能“海洋裝備之都、先進材料藍海、新型能源綠島”三張涉海産業名片,加快建設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聚焦策應上海,加強與長三角國創中心以及上海有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合作,面向積體電路先進封測等細分賽道,集聚多方位資源,組建創新聯合體,切實奏響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的“交響樂”。
“本次創新季,我們改變過往‘行政化’開會的模式,堅持‘打開門來’辦活動,按照‘國際化、開放化、品牌化’的思路做好籌備工作,積極探索官方組織活動的全新形態。”于立忠介紹,此次活動將廣泛組織科技界、産業界、金融界人士對接洽談,市縣聯動集成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促進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南通轉移轉化,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團隊到南通開展合作,帶動一批優質平臺載體到南通落地,努力構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于立忠表示,希望通過年年辦、持續辦,將創新季打造成為南通市具有顯著影響力的特色盛會,推動科技與産業供需對接、精準匹配,突破組織邊界、地域差異和信息壁壘,形成多元開放、協同合作的創新模式。(文/圖 陸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