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金秋時節,滿眼歡喜,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的廣袤稻田進入收穫期。成片的稻田在陽光照耀下仿佛披上了金黃的外衣,呈現出一派“糧”辰美景。
穿梭在田野間,一簇簇稻穗帶著泥土的氣息,沉甸甸的稻穗綴在枝頭,訴説著豐收的光景。伴著陣陣秋風此起彼伏,稻子宛如海中別樣的浪花,泛起層層漣漪,奇幻的“稻”夢空間呈現在眼前。
水稻收割
轟隆隆,轟隆隆……水稻收割現場,轟鳴的收割機在金燦燦的稻浪中穿梭,不一會兒工夫,齊刷刷的水稻轉眼間變成稻穀裝進車內。
收割、脫粒、輸出……一系列工序順理成章,田地裏只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和被粉碎的稻草,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水稻收割
剛剛收割的稻穀直接被運送到相城糧庫,經烘乾後進行碾米加工,實現“全程機械化,糧食不落地”。
水稻收割
“2024年街道種植的水稻在以往南粳46的品種上增加了兩種本地品種:蘇香粳100和常香粳1813。這兩天趁著天氣晴好,每天都在忙著收割,一天下來能收100多畝。”相關負責人説。
依託黃橋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項目,街道2024年新建成896.4畝高標準農田,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水稻種植面積達1537畝,總産預計逾100萬斤。
其中,生田村下莊片區建立的300畝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2024年全部採用全程機械化種植及收割,提高了水稻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水稻生産總體呈現出種植面積增、品種優、豐産基礎好等特點,克服了高溫、颱風等不利天氣影響,畝産達到800斤。
此刻的黃橋萬分“金”彩,接下來,街道還將密切關注天氣,搶抓水稻收割,同時抓緊秋播(小麥),為2025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文/圖 相黃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