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師傅(化名),你的醫療救助金已經打到銀行卡上了,注意查收。”近日,低保對象包師傅收到社區工作人員的提醒:無錫市濱湖區民政局對其申請的區級醫療救助已審核完畢,並完成醫療救助金的發放。包師傅感激地連聲説:“謝謝!”
包師傅是低保對象,患有肝癌,其配偶患有丙肝,夫妻兩人屬於典型的因病致困家庭。2024年上半年,包師傅已經住院4次,大筆醫療支出讓包師傅十分犯愁,儘管低保對象本身享有醫保政策的救助比例不低,但仍有部分醫療費用需要個人支付。社區工作人員小楊得知後,主動幫助包師傅申請區級醫療救助,該救助源自2024年5月底新出臺的《濱湖區低收入人口溫情幫扶和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涵蓋符合醫療救助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困境兒童中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收入家庭、因病家庭、享受生活補貼的殘疾人等,對因患疾病所産生的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金額,按照相應標準給予救助。包師傅在小楊的引導下進行申請,提供當年度符合要求的醫療票據,最終領取到2.3萬元的醫療救助金。
像包師傅這樣因病致困家庭不在少數,看病如何才能少花錢,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濱湖區民政局綜合考慮救助對象類型、患病家庭負擔能力和個人支付費用等因素,實行分段累計的“階梯式”二次醫療救助,進一步減輕了低收入人口因醫療剛性支出過大導致生活困難的“結構性短板”問題,實現“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極大地降低了高額醫療費用帶來的生活壓力。特別是在低收入家庭的認定範疇上,區別於廣義社會救助中的定義,新政策將家庭月人均收入的標準提高至本地最低工資標準1.2倍以內,通過適當拓展對象範圍,進一步擴大“救助幫扶圈”。董師傅(化名)是拓展對象之一,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定期至醫院治療、長期服藥控制,其打零工每月有2000元收入,無法納入政策認定的低收入對象,但符合濱湖區醫療救助的保障範疇。經過認定和審批,董師傅最終領取到8000多元的醫療救助金。
除了醫療救助,新政策中的溫情幫扶也是濱湖區民政局創新激活區域特色制度,量身定制貼合低收入人口需求的“幫扶套餐”。針對高溫、寒潮、暑期、端午節、中秋節、兒童節、重陽節等極端天氣和特定節日,濱湖區民政局向不同類別救助對象發放幫扶金或物資,截至目前已發放溫情幫扶金(含物資)63.35萬元,惠及低收入人口1256人次。未來,濱湖區民政局將繼續致力於創新低收入人口幫扶模式,提升區域整體社會救助服務質能,不斷增進民生“獲得感”。(文/圖 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