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城南張華蘭:三十八載真情守護殘疾小叔 用大愛詮釋“長嫂如母”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1-29 17:11:21

  張華蘭,女,1962年9月生,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新高橋社區居民。

  張華蘭的小叔子生來便癡呆,後經市殘聯認定為智力二級殘疾。1986年,張華蘭決定結婚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一個“特殊”的小叔子,她還是義無反顧地挑起照顧殘疾小叔子和患病公婆的重擔,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38年來,張華蘭,這位再平凡不過的農家媳婦,用發自心底的無私之愛,為一個飽受磨難的家庭撐起希望的風帆。

  歲月漫長,守護如初:38年愛的堅守

  1986年,張華蘭從野徐鎮嫁到城裏,在旁人羨慕的眼光中,迎接她的卻是沉甸甸的責任。由於智力殘疾,小叔子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發起病來,經常亂砸東西,胡言亂語,而公婆體弱多病,照顧小叔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張華蘭身上。後來,經歷了夫妻雙雙下崗、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又因心臟問題住院等,張華蘭也從未想過放棄照顧小叔子。

  2021年,小叔子查出患有糖尿病,並且已出現並發癥,需要住院治療。當時是疫情期間,只有張華蘭一個人在醫院裏忙前忙後,24小時守護著。糖尿病人飲食需要特別注意,為了控制小叔子的血糖,張華蘭在離家不遠的加油站找了一份保潔工作,確保能夠及時回家給小叔子準備粗糧還有專門的飯菜。

  為了讓小叔子能夠多活動,張華蘭還給他買了一副拐杖。中午吃過飯,和婆婆一起陪著小叔子走走路,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在張華蘭的悉心照顧下,小叔子的血糖很好地控制在正常水準內。

  歷經磨難,愛如明燈:家庭希望的堅強守護

  早晨四點起,張華蘭就開始了一天的連軸轉,做完保潔給小叔子做早飯,照料兩個孫女吃飯、上學,去菜場買菜,照顧一大家子八口人的飲食起居,持續多年馬不停蹄地忙碌。面對小叔子由於發病而和別人産生的各種衝突,她都會第一時間趕到處理,守護著家庭的安寧。

  2010年,婆婆家的老房子拆遷,拿了兩套安置房。婆婆看著兒媳過的苦,提出由她帶著殘疾兒子單獨住。張華蘭卻不同意,她想著“婆婆和小叔子都離不開人照顧,一家人要待在一起”。

  婆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拉著張華蘭的手説:“華蘭啊,你真是我們家的好兒媳,有你在,我們這個家才有了希望,你是我們全家的福星!”這是婆婆對張華蘭的心疼,更是對她付出的認可。

  美德傳承,愛心蔓延:孝老愛親的溫暖傳遞

  張華蘭的事跡,就像一陣春風,吹遍了鄰裡鄉親的每一個角落,提到張華蘭,鄰居們便會豎起大拇指。大家都被她的孝心所感動,紛紛教育子女要向張華蘭學習,她成了社區裏的佳話,是人們心中孝老愛親的楷模。她的一舉一動,都在無聲地訴説著愛的力量。

  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響應號召,加入到關心關愛老年人的活動中。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關心長輩、愛護家人,把這份愛傳遞給更多的人。他們積極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幫助鄰裡,用微笑和溫暖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就像一群傳遞愛心的使者,讓這份孝老愛親的美德在社會的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38年的風風雨雨,張華蘭用她的擔當,扛起了家庭的重擔;用她的責任,守護著每一個家人。她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是親情大愛的守護者。

  2024年,張華蘭榮獲“江蘇省第四屆百佳孝星”榮譽,這是對她多年付出的肯定,也是對她愛的禮讚。她的故事,激勵著更多的人去傳承和弘揚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讓這個世界因為愛而變得更加美好。(文/圖 吳馳 沈雁秋)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