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江蘇省社科界第十八屆學術大會學術聚焦專場在昆山舉行,主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範”,重點關注“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走在前”。省內社科界數十位學者和特邀全國重量級專家與會,共同探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理論熱點、實踐前沿和學術交流。
學術專場現場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圍繞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大運河文化與社區教育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其中,徐州工程學院傳播學講師閆瑩瑩的論文《數智賦能大運河文化遺産“兩創”的技術邏輯與優化策略——以江蘇段為例》和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執行院長黃傑的《文化遺産保護督察制度的“大運河”模式》等報告,多維度探討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傳承策略。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西忠在講話中提出“深化相關理論研究,擴大相關文化宣傳,做好相關成果轉化”的具體建議,期待更多有深度、有價值、有反響的學術理論成果,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
本次學術專場對於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促進江蘇段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專家學者們的研討成果將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助力江蘇段成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精品工程。
大會現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省社科界學術大會的舉行,無疑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專家學者們的深入研討,不僅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提供了理論支持,更為江蘇段的建設提供了實踐指導。他們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挖掘大運河的文化價值,推動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
在會議中,專家學者們提出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觀點和建議。例如,閆瑩瑩講師的論文提出了數智賦能大運河文化遺産“兩創”的技術邏輯與優化策略,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黃傑院長的報告則從文化遺産保護督察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大運河模式,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劉西忠副主席的建議也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提供了方向。他提出,要深化相關理論研究,擴大相關文化宣傳,做好相關成果轉化,這將有助於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的建設,使其成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精品工程。
頒發證書
會議結束前,大會向優秀論文入選者頒發證書。本次學術專場對於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促進江蘇段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專家學者們的研討成果將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助力江蘇段成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精品工程。(文/圖 梁平 范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