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市資規局組織召開了十月份全市村莊規劃編製成果評估會議,其中,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的“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成果,以其科學的規劃編制、全面的統籌思路和高效的實施路徑,贏得了市局及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黃橋全貌
黃橋街道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地理區位優越和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全域視角系統佈局,精準對接相城區城鄉融合發展戰略需求。街道通過詳規、控規兩手抓,既細化村莊功能分區、優化人居環境,又強化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與保護,形成了“多規合一”背景下的新型鄉村規劃範例,成為全市的優秀成果之一,為鄉村振興工作樹立了標杆,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黃橋街道生田村等七村位於蘇州市相城區西南部,坐擁南北兩大濕地公園——虎丘濕地公園及荷塘月色濕地公園,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為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滿足産業發展及人居環境提升需求,黃橋街道配合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方案,進行黃橋街道生田村等七個村莊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
黃橋一隅
規劃內容:優化調整村域用地佈局,合理謀劃“三生空間”新型格局。根據現狀基礎、資源優勢和未來發展訴求對7個村進行全域統籌,規劃形成“農村生産生活片區、田園郊野片區、産業研發片區、生態文化休閒片區”的功能結構,推動多元産業和諧共生,同時結合黃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調整村域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確保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項生態要素以及各類建設用地的合理佈局與細化,並在現狀基礎上對村莊配套設施進行補充完善、對村莊風貌進行優化提升。
規劃特色:規劃探索聯動傳導新機制,高度銜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該項目充分融合黃橋片區總體規劃、相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黃橋街道鎮村佈局規劃等上位及相關規劃,統一規劃底圖,科學配置各類要素,並與同步開展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高度聯動,統籌考慮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生態保護修復等內容,對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建設空間進行分類管控,促進多規協調銜接、優勢互補,探索出新時期村莊規劃上傳下導的新機制。
黃橋夜景
在本次村莊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的黃橋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作為全國首個獲得自然資源部備案批復的國家試點,經過三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並順利通過綜合驗收。在村莊規劃的指導下,黃橋街道生田村等7個行政村的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持續優化,村域內的農業用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約高效,生態環境和諧美麗,村莊環境整潔美麗,鄉村風貌提升顯著。
蝶變村貌,情滿鄉郊。接下來,黃橋街道將繼續以統籌城鄉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為核心目標,積極推動村莊規劃創新實踐,通過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文/圖 相黃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