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e”起去現場丨跟著“鳥叔”看濱海最美濕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品質發展的必要條件。“e”起去現場,看“強富美高”幸福畫卷。12月4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來到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攝影師一起,感受黃渤海濕地的生態之美。
世界上一共有15種鶴,中國有9種鶴,在鹽城能拍到7種,丹頂鶴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丹頂鶴11月中旬就到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最多的時候能有600隻。因為鹽城湖網密布,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能給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很多珍稀的鳥類都頻頻出現在鹽城。
生態攝影師孫華金1998年開始拍攝鹽城的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在他剛開始拍攝的時候鹽城大概只有200多種鳥類,如今已經增加到436種。
鹽城市丹頂鶴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榕見介紹,保護區總面積約16000畝,2019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産地,這裡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重要途經。每年秋冬季節,約有五六百隻丹頂鶴從北方遷徙過來,同時有數以萬隻候鳥遷徙來此越冬。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資源管理與保護科副科長陳國説:“2016年以後,通過退漁還濕、退養還濕,整個鹽城市在保護區範圍內退出32萬多畝的養殖魚塘,已經生態修復了16萬畝左右。攝影愛好者和志願者們也都參與了生態修復工程,大家一起呼籲保護鳥類,保護生態環境。”
孫華金説:“希望江蘇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有更多的鳥類資源可供攝影愛好者們拍攝和創作”。
策劃:田梅
統籌:張筠 萬程鵬
拍攝:王詩宇 萬程鵬
剪輯:王詩宇
美編:朱麗
部分素材提供:孫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