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門區以“三新三措”落實普法責任制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17 10:57:36

  “八五”普法以來,南通市海門區以深化普治融合為抓手,以持續提升全民法治素養為主線,以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為引領,穩步推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立意砥新,系統謀劃,打造普法工作“大格局”。為進一步落實普法責任,海門區拓展規範普法責任主體,出臺《海門區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海門區行政執法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全面構建誰執法誰普法”責任閉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託“3·15消費者權益日”“4·26知識産權日”“5·20計量日”等時間節點積極開展“鐵拳”“藍天”等專項行動;區農業農村局攜手區教育局、司法部門及轄區學校,共同打造“長江保護法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學生志願者登臨中國漁政船,參觀海門長江大保護成果,實現課堂內外融合教學。

  措施革新,規範運作,提升普法內容“穿透力”。海門區積極培育“法律明白人”,助力推進“普治融合”。全區積極推進“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講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法治活動“組織員”、法律援助“引導員”等作用,舉辦法治講座595場次,解答法律諮詢6973人次,參與制定村規民約98條,化解矛盾糾紛1200余件。海門街道確立“法律明白人收集問題、法律顧問解答”工作模式,圍繞物業糾紛、相鄰關係、勞務糾紛、婚姻繼承等問題,累計收集各類問題67條,法律顧問已累計開展相關活動31場次。

  成果創新,靈活運用,拓寬法治建設“新動能”。海門區集各界力量,擦亮海門法治文化建設特色品牌,實現多角度、多層次輻射普法。區檢察院打造全新法治陣地“禁毒法治教育基地”,創新“聲光電”科技手段,利用模型展覽、案例宣傳、VR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實現普法“潤物細無聲”;常樂鎮依託張謇故里地理與人文優勢,積極打造富有特色的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將官公河村法治文化公園與村內黨史館、知青館、農耕館結合,形成與眾不同的法治研學路線,以實踐促學習,營造“在家門口學法”的良好氛圍;區依託各鎮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豐富“張謇法治文化記憶軸”品牌建設,組織青少年法治沙龍交流活動,開設“蔡律師夜咖啡”服務點位,讓法“觸手可及”。(文 倪冰冰)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