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品質發展大會舉行。現場,新時代未來産業園專項規劃發佈並作全球招商推介,濱江灣城市設計發佈,60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6家科技創新平臺成功揭牌。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市委常委、秘書長、南通創新區黨工委書記童劍,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玲,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朱志強等出席活動。
大會現場
1984年12月19日,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春潮涌動的江海大地上應勢而生。經過40年的發展,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從長江邊0.8平方公里的“試驗田”起步,成長為産城融合、活力迸發的“重要增長極”。建區以來,累計吸引外資企業1000多家,總投資超300億美元。全區擁有百億級企業4家,30至100億級企業1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家,稅收超億元企業18家。2023年,全區完成全口徑地區生産總值911.13億元,人均達26.33萬元,在全國229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中列21名,實現歷史性跨越。
當前,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著力構建“能達商務區+新時代未來産業園+濱江灣”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在建強産業載體平臺、加快産城融合步伐等方面不斷出硬招、實招。“新時代未來産業園規劃凈産業用地約8000畝,規劃總建築規模約937萬平方米。區域空間結構為‘一心、兩廊、三軸、四園’,園區將重點佈局低空經濟、第三代半導體、新型儲能、氫能、新型顯示、深遠海裝備等領域項目。”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曹海鋒介紹道。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開發區將主動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現代化産業創新示範區’,努力實現十年‘再造一個開發區’的奮鬥目標。”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南通創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保德林表示,將在經濟總量、工業規模、創新能級上實現“再造一個開發區”。到2025年,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産總值將邁上“千億級”新臺階;力爭到2033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較2025年實現翻一番。(文/圖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