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細流潤天山 一點一滴惠民生” 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推動民生援疆項目建設紀實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30 10:16:12

  對口援疆,民生為重。近年來,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結合張家港所能,兩年來共實施民生項目30個,總投資1.49億元,覆蓋教育、醫療、就業、鄉村振興、文化建設等領域。一項項暖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實事,讓鞏留縣各族群眾在直接受益、廣泛收益、持久受益中奔向安居樂業、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

  一所新學校提升育人品質

  強國必先強教。12月份的鞏留大地已是冰天雪地、銀裝素裹,色彩明艷的鞏留暨陽中學卻是萬“白”叢中一點紅,格外醒目。作為重點援疆項目,該校的建成投用進一步補齊了鞏留縣學位緊張的短板,推動了基礎教育提優增質。

  過去,鞏留縣只有一所高級中學,全校師生超過4000人,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教師配備等方面,已無法滿足群眾對高品質教育的需求。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這座總投資1億元(其中援疆資金7000萬元)的新學校,于2024年10月在天山腳下拔地而起。該校可容納40個教學班2000名學生,多媒體教學設備、智慧交互系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高二學生程紅霞高興地説:“這裡是我們逐夢的新起點,將銘刻我們青春奮鬥與成長的足跡。”

  除了“大手筆”的硬體投入,蘇州(張家港)工作組還充分發揮援疆教師的管理、引領和帶動作用,柔性引進4名張家港豐富經驗的老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管理;6名援疆老師分別擔任各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等教研組組長。在9月份至11份伊犁州高三年級三次統考中,該校學生總均分排名穩步提升,理科總均分從第8名上升到第3名;文科總均分從第11名上升到第4名。鞏留暨陽中學校長丁新忠表示,他們正致力於把新學校打造成為“伊犁一流、新疆知名”的高品質示範高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蘇州(張家港)工作組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打造實境式教育基地。2024年,提克阿熱克鎮紅色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也先後建成投用,一年來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超1.2萬人(次),引導各族青少年增強“五個認同”,樹立法治意識,以深層次“文化勢能”鞏固精神根基。

  一間手術室化解百姓“心”病

  鞏留縣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例較大,由於設備和人才短缺導致該疾病患者外轉率排全院第一。然而對於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迅速投入800萬元資金啟動DSA(數字血管造影)介入手術室建設,其內容包括改造手術室,添置血管造影系統、電生理多導儀、除顫儀等設備。其中,最重要的設備是西門子血管造影系統,價值600余萬元,可滿足除心腦血管外的全身血管(包括主動脈、肺動脈)、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診斷和介入治療。

“涓涓細流潤天山 一點一滴惠民生” 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推動民生援疆項目建設紀實

醫療援疆

  經過6個多月的建設,2023年11月25日,鞏留縣人民醫院DSA(數字血管造影)介入手術室正式投入使用。在張家港援疆心內科專家李柯蓓、李海剛的接續努力下,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左束支起搏、冠脈造影術、冠脈支架植入術等各類心臟手術超400例,使鞏留縣心內科疾病外轉率從10.6%降至1.3%。鞏留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蒲俊煒高興地説,“我們終於實現了心血管疾病診療的‘零’突破,既能快速有效救助患者,又切實減輕了群眾的就醫負擔。”

“涓涓細流潤天山 一點一滴惠民生” 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推動民生援疆項目建設紀實

醫療援疆

  醫療援疆既是增進受援地群眾福祉的民生工程,也是凝聚各族群眾的民心工程。兩年來,蘇州(張家港)工作組共投入援疆資金3600余萬元,幫助鞏留縣採購了全數字高檔彩色四維心臟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支氣管鏡等國內外智慧先進的高端醫療設備33個品種,受惠群眾超3萬人次。在先進醫療設備和張家港援疆醫療團隊的共同加持下,目前鞏留縣四級手術佔比80%,危急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達95%,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目標。

  一處工藝坊拓寬致富之路

  産業援疆,富民為先。鞏留縣庫爾旦社區居民古麗娜爾今年40多歲,由於缺少一技之長過去只能靠打零工補貼家用。她的丈夫胡阿西·吾木拉吉腿腳有殘疾,外出務工也不方便,因此家庭生活不太寬裕。然而,這家人的生活狀況因為昊昇木驛項目的引進而得以改變。

  昊昇木驛是蘇州(張家港)工作組立足鞏留林木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招引落戶鞏留縣的第一個張家港領軍人才項目。該企業主打産品除了有炭化直拼板、熱壓紋理裝飾板外,還有用於改良鹽鹼地的木醋、景區度假木屋等。

“涓涓細流潤天山 一點一滴惠民生” 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推動民生援疆項目建設紀實

“石榴籽”木制品工藝坊

  為進一步提升援疆項目吸納就業能力,2024年4月,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投資80萬元,助力伊犁昊昇木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鞏留鎮塔什幹沙孜村共同建設“石榴籽”木制品工藝坊。該工藝坊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設有展覽室、培訓室和20個操作工位。作為第一批學員,古麗娜爾很快成為工藝坊的“老師傅”,她手把手指導新學員使用砂紙、打磨機等工具對木制餐具或工藝品的表面進行拋光。目前,工藝坊已開設培訓班7次,培訓周邊群眾207人。學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既可以在工藝坊內上班,也可以把産品帶回家中打磨,按件計費,平均每件3元左右。

  胡阿西·吾木拉吉也在昊昇木驛找到了一份板材加工的工作。胡阿西·吾木拉吉説:“以前我們兩口子月收入最多在4000元。自從到了這廠子上班,我們兩個人的工資總共達到了8000元,我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據伊犁昊昇木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宗宏介紹,他們企業固定員工48人,都是企業周邊的村民,平均每人的年收入4萬元左右。同時,“石榴籽”木制品工藝坊通過集中培訓、分包加工、自由銷售等模式,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解決了當地200多人靈活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增收約150萬元。

“涓涓細流潤天山 一點一滴惠民生” 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推動民生援疆項目建設紀實

展銷活動

  消費協作是拉動百姓收入增長的重要舉措。蘇州(張家港)工作組通過連續舉辦兩屆鞏留縣特色産品(農畜)展銷活動,搭建張鞏兩地國企、超市、電商合作橋梁,設立農特産品銷售專櫃等舉措,使三香紅蘋果、庫爾德寧酒、鞏留縣牛羊肉、板栗南瓜等8大類産品成為張家港市民的心頭好、搶手貨、桌上餐,進一步激活了供需兩端的活力與潛力。2024年,鞏留縣特色農畜産品在張家港市的銷售總額達到1945萬元,較2023年又增長400萬元。

  鞏留縣委副書記、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組長何劍表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工作組將堅持把80%的援疆資金用於民生項目建設之中,聚焦鞏留縣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發力,通過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的項目,讓鞏留縣各族群眾切切實實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

  來源: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