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守初心、矢志創新、秉持匠心——蘇州高新區向著“全國一流”邁進
爭先進位,是一個地區拼搏奮進的最強回音。
近日,2024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準考核評價結果相繼發佈,蘇州高新區、滸墅關經開區雙雙進位,分別提升2位、6位,列第18位、23位。
奮楫爭先者,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新年伊始,蘇州高新區開工即滿弓:第一個工作日,目標年産值超50億元的ESR太湖科學城國際現代産業園項目開工建設;緊接著,一場新型工業化推進會鎖定“智造強區”主攻方向。
“蘇州高新區開發建設30多年,始終秉持‘發展高科技 實現産業化’初心使命,矢志創新、秉持匠心。實踐證明,唯有以科技引領發展,以品質贏得口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獨佔鰲頭。”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宋長寶説,全區上下將乘勢而上、乘勢超越,推動經濟發展再提速、産業創新再攀高、改革開放再深化,向著“全國一流”邁步新臺階、再創新輝煌。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深知,在高手如林的國家級方陣中搏擊,不進則退。進,必須加快節奏,與各種不確定因素搶時間。蘇州高新區將新一年定位為“效率提升年”,緊盯發展、管理、工作“三個效率”提升,列出7個方面26項重點工作,用扎紮實實舉措、比學趕超的氛圍,拼經濟、抓發展。
智造,是工業起家、發家的蘇州高新區實現産業能級新躍升的高效抓手。剛剛過去的一年,蘇州高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産業”産值分別達1400億元和1500億元。新年第一會,蘇州高新區發佈實施“推進新型工業化2025年行動方案”,全面開啟“高新智造十大攻堅行動”,立志把新能源及綠色低碳、光子及積體電路、醫療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興産業”推上千億級産業集群大關。
産業項目招大引強被排在十大攻堅行動首要位置。在2024年“三大新興産業”新增超200個高品質項目的基礎上,蘇州高新區再接再厲,聚焦關鍵環節強鏈補鏈延鏈,掀起新一輪“擴産投産、引進推進”熱潮。不久前,維諦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關鍵基礎設施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落地揭幕;幾乎同一時間,長城國際華東研發中心揭牌啟用。
在蘇州高新區,有一天兩家頭部企業落子佈局的動人故事,也有兩大産業集團攜手辦産業園的共進時刻。“我們和高新區是老朋友了,今天還在這裡找到了新夥伴。”ESR太湖科學城國際現代産業園項目由ESR集團與CPE源峰集團攜手打造,開工儀式上,“老友們”不約而同表示:蘇州高新區,來對了!
創造,是蘇州高新區過去、現在、未來爭先進位的核心競爭力。從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牽頭的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到萊克電氣建立電機全産業鏈智慧製造新模式、長光華芯開啟百瓦級單管晶片新紀元,蘇州高新區結合自身科創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撐作用,強化創新型企業主體作用,精準發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産品為核心的産業科創主陣地。
來到落地在楓橋街道的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其一手建起的微納光學、封裝測試共性工藝公共服務平臺及中試線忙著服務“上門”企業。“我們準備再投數千萬元,建設光傳感智慧製造中試線,春節前所有手續都辦好,節後就動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俠信心十足,地方、院所、企業十分默契,都在把科創資源落到企業身上,把“企業+”科創矩陣推向市場。6年多時間,該研究院申請了113件發明專利、孵化了18家科技企業、實現晶片的産業化生産,孵化企業總估值近30億元,向每位來者展示著這裡産業科技相融相促的真功夫。
1月6日,與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建設跨境電商産業基地;7日,與普洛斯集團下屬普洛斯産融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港航集團簽約,打造進口冷鏈食品一站式供應鏈平臺……歲末年初,蘇州高新區未曾放慢腳步,“團結拼搏務實爭先”的高新區精神,正不斷化作一個個行動方案、一項項支持政策、一次次項目合作。(新華日報 記者 陳雨薇 陳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