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通市海門區臨江新區堅持普法宣傳與法治實踐相融合,以新時代人民群眾普法新需求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八五”普法計劃,紮實、穩健地完成了各項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回首這一年,臨江新區始終以堅定的決心、紮實的行動、深厚的情感,奏響基層治理的激昂旋律,在“變”與“不變”中,寫好法治“新篇章”。
“變”的是法律服務的創新迭代,“不變”的是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這一年,臨江新區聯合法律顧問主動為轄區企業提供“法治義診”服務,圍繞勞動用工、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風險評估和預警提示,2024年累計走訪企業7家,對轄區企業開展線上線下行政執法情況調研,投放行政執法監督碼,告知企業執法監督渠道。臨江新區根據工業園區實際需求,打造“知臨企業法律服務站”,解決企業日常遇到的法律問題。“知臨”企業法律服務站通過條目式、清單式的方式羅列服務站所能提供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知臨”企業法律服務站與“法律顧問”單位相連接,通過共創共建的方式保證基層公共法律服務不斷延伸,進一步推動司法援企機制落地落細,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與群眾間的“零距離”。這些變化,不僅讓公共法律服務更加高效、精準,更讓企業與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溫暖。
“變”的是依法治理的多元融合,“不變”的是和諧共治的理念追求。這一年,臨江新區深入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在參與基層普法宣傳、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完善“1+N”“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聯動機制。為民村依託法治公園,創新開展“為民有約”普法活動,開展法治培訓4次,普法宣傳活動6次。2024年,臨江新區共舉辦法治講座15場次,解答法律諮詢210人次,參與制定村規民約18條,化解矛盾糾紛98起。同時,臨江新區推進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鶴豐村完成法治薄弱村整治銷號工作;借助“援法議事”“有事好商量”等活動,搭建村民自治平臺,強化村規民約宣傳;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務室,檢查村法律顧問配備及工作開展情況,實現資源整合,加強法治保障。依法治理的手段不斷創新,那份對和諧共治理念的堅守始終未變,如同紐帶一般將各方力量緊密連接,為基層治理提供堅實支柱。
“變”的是普法方式的日新月異,“不變”的是以人為本的普法情懷。這一年,臨江新區抓緊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制度,2024年集中學習環境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規;臨江新區係好青少年第一顆“法治紐扣”,開展“法”護成長,“典”亮校園等主題普法活動6場,把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階段、各環節,實現法治副校長全覆蓋,法治宣傳教育受益師生達2000余人;臨江新區巧借重要節點護航“大眾群體”,結合“3·8”國際勞動婦女節、“4·15”國家安全教育日、“6·26”國際禁毒日、民法典宣傳月、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聚焦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問題,開展一系列普法宣傳進基層活動,宣傳覆蓋40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900余份。在普法舉措的不斷創新中,臨江新區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準繩,以傾聽民心民意為抓手,那份“以人為本”的情懷始終未變。
在“變”與“不變”中,臨江新區將繼續以實際行動砥礪前進、探索創新,讓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更加有溫度、有情懷、更加貼近群眾的心田。(文 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