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將至,有著“養生仙境、福地茅山”美譽的江蘇句容茅山風景區,已做好準備迎接各地遊客,一同開啟一場充滿年味的文旅盛宴。
茅山風景區位於江蘇句容東南,南沿江高鐵、寧杭高鐵和寧句城際軌道交通S6號線均可直達,東有揚溧高速、南有沿江高速、西有寧杭高速、北有滬寧高速貫穿其間。
茅山晨曦 攝影 朱明
茅山自古以來就享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美譽,華陽洞神秘而深邃,洞周回延綿達150里,內部空墟達170丈。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光影交織,讓人仿佛置身於夢幻之境。洞頂崖壁上留存的摩崖石刻,是歷史與藝術完美融合的瑰寶,見證了歷代文人墨客對這片福地的喜愛。
喜客泉邊 攝影 向澤福
茅山有老“三奇”,生動展現了其獨特的地理風貌。高達33米、重106噸的老君露天神像,由226塊紫銅板精心焊接而成,承載著茅山繁榮昌盛的美好祈願。喜客泉宛如靈動的精靈,遊客泉邊輕擊手掌,泉中氣泡便汩汩涌出,似在熱情相迎。在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前,還有“碑下放鞭炮,空中響軍號”的奇觀,鞭炮聲起,仿若穿越時空的軍號聲隨之響起,這一景象成為茅山的獨特印記,背後小號手的英勇故事代代相傳,激勵著後人銘記歷史、砥礪奮進。
如今,茅山在老“三奇”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三景”。新奇景——太極迴響石,一片七八平米的開闊區域,遊客站在中心處發聲,回音繚繞,仿若置身深山幽谷喊話;新美景——愛情樹,在茅山紅木藝術館後山聚仙閣北側有兩顆造型奇特的朴樹,樹齡三四百年,見證著錢謙益和柳如是郎才女貌的愛情故事。此外,新場景——溶洞探險正在打造中,不久將對遊客開放。
辛勤園丁 攝影 許明霞
2024年全新打造的弘景廣場,同樣是茅山的一處特色打卡地,突出了名人名仕、福地文化。廣場入口處的茅山九龍石兼具“瘦、皺、漏、透”的特質,宛如九條蛟龍蟄伏;廣場左側,宋代崇元觀的元樸丹井別具一格,井口設計成錢幣“孔方兄”的造型,井亭外的地面上雕刻有十二生肖的圖案,吸引著遊客紛紛站在各自生肖圖案上投幣,祈願新的一年平安順遂、財源廣進;廣場中央,一個大大的“福”字矗立,其偏旁缺一豎筆畫,遊人站于其下,恰好補齊,寓意“身處福中”。
茅山頂宮一角 攝影 王義華
如今,茅山景區裝扮一新,春節期間茅山民俗活動精彩紛呈。新春之際,茅山仿佛變成了夢幻的“山海世界”,九州奇花異草、四海壯麗山壑、八荒珍稀異獸,讓人領略到山海之美和神話魅力。智慧重生的女媧、伏羲大神等神話人物仿佛穿越時空與遊客面對面,更有麒麟、貔貅、白澤、鳳凰四大神獸“魔幻現身”,帶來福壽雙全、財源滾滾、平安幸福、和諧美滿的美好祝願。國風表演秀、NPC巡遊互動,讓遊客沉浸在這山海幻境中,享受國風古韻的奇妙之旅。
夜幕降臨,非遺魚燈悠然遊弋,紅白光影交錯,大魚仿佛躍出水面,鱗片閃耀著神秘光芒,這些魚燈自由穿梭,為茅山的夜晚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此外,蛇年非遺拓印、撞鐘儀式、“財神駕到”等活動,讓遊客感受到傳統民俗的獨特魅力;寫福字、集五色福印、萬福墻打卡等活動,讓遊客在新的一年福氣滿滿。
春節期間的茅山廟會更是不可錯過,糖畫、打年糕、冰糖葫蘆等美食讓人回味無窮,茅山老鵝肉質緊實、香味醇厚,剪紙、刺繡、竹編等傳統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盡顯茅山民俗風情。
春節申遺成功後,茅山風景區積極將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同時增添景區氛圍,精準把握時代脈搏,巧妙融合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旅遊需求,匠心打造多元豐富的文旅體驗。
紅色傳承 攝影 蘇凡
鐵軍營作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四合院照壁上的話語時刻提醒著眾人不忘初心、錘鍊黨性。英烈墻銘刻著先輩們的無畏英勇,紅色影院、實境課堂逼真地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讓遊客沉浸式傳承紅色基因。(文 袁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