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記者 陳小雨):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春文化交流活動——“上合國家青少年新春非遺對話活動”在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意中心舉辦。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五年級(1)班書海拾貝讀書小組的同學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上合國家青年,共同開展了一場以“非遺春節”為主題的國際交流。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亮點紛呈,其中三大國際符號的疊加尤為引人注目。世界級非遺、上合國家青年交流與漢字文明溯源三大元素在此交匯,共同譜寫了國際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中國同學向上合國家青年詳細介紹了中國春節的習俗,並通過《漢字從哪來》幫助國際友人拆解甲骨文漢字“春”與“福”,講解其根本釋義,帶領大家一同追溯了古老的新春含義。在書法創作環節,大家書寫“春”字與“福”字,自豪地展示著各自的作品,深刻體會到了漢字文化的魅力。
上合國家青年進行書法創作
大家展示書寫的“春”字與“福”字
來自中國的小衚同學作為代表發言:“春節申遺成功了,這讓我們有了更多機會用文化去交朋友。不同國家的朋友們雖然語言不同、習慣不同,但我們都能找到共同的語言——那就是愛和團圓。通過春節這個傳統節日,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習俗,增進友誼和合作。”
小衚同學作為代表發言
來自巴基斯坦的青年學者薩亞德博士在活動中發表了感言:“當中國孩子告訴我‘春’字裏藏著太陽和新芽時,我突然意識到,春節不僅是節日,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解的智慧,這種智慧應該被寫進更多國家的課本。”他希望未來能與中國小夥伴一起設計“數字春聯”,共同舉辦線上文化市集,讓非遺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煥發新生。
上合國家青年分享自己國家慶祝新年的民俗文化
本次活動也是一次心靈的碰撞。三位上合國家青年在交流中分享了各自國家慶祝新年的民俗文化,分別介紹了巴基斯坦新年與納烏魯斯節等傳統節日。通過文化交流,大家深刻體會到了不同文明中相通的精神價值理念,進一步拓寬了知識視野。在欣賞新春主題的篆刻藝術品和收集新春印章的環節中,大家更是被中國傳統藝術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上合國家青年分享自己國家慶祝新年的民俗文化
活動最後,中國學生小周同學與塔吉克斯坦青年互贈禮物,表達了對彼此文化的尊重和友誼的珍視。中國剪紙藝術品與塔吉克斯坦文化遺産郵票成為了兩國青少年友誼的見證。
互贈禮物環節
中國剪紙藝術品與塔吉克斯坦文化遺産郵票
塔吉克斯坦青年蘇飛説:“聯合國把春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是保護傳統,更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守護人類對自然的詩意想像。就像我們祖先通過節日記住——要像敬畏雪山一樣敬畏時間。我想發起‘上合國家青年文化盲盒’計劃,每個月一個國家的孩子可以準備特色手工藝品,附上自己錄製的節日童謠。今天學會的新春‘福’字,可能下個月會出現在杜尚別小朋友收到的盲盒裏。”
活動合影
上合國家青少年新春非遺對話活動的舉辦,不僅促進了國際青少年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互鑒,更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活動負責人表示,未來,期待更多這樣的活動開展,為國際文化交流貢獻更多青春力量,讓青少年們用新媒體思維傳播傳統文化,讓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