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常州市天寧區茶山街道清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化身法治文化創意工坊,一場以“非遺潤法意 國潮啟新章”為主題的法治教育火熱展開。活動通過“沉浸式普法+非遺傳承+親子互動”的創新模式,將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國潮文化體驗,開創基層法治宣傳新範式。
非遺剪紙普法作品
IP賦能:法治教育年輕化突圍
活動以近期爆火的動畫電影《哪吒》IP為切入點,通過“觀影+研討+創作”三維普法體系構建沉浸式法治課堂。社區法律顧問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關法律法規及近期校園霸淩典型案例,以“情景再現+法條解析”方式展開互動教學。“面對校園霸淩,我們既要有反抗不公的勇氣,更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社區“法律明白人”張律師説道。
活動合影
非遺載道:剪刀尖上的“法治密碼”
活動現場,非遺剪紙傳承人李老師帶領青少年創作“法治哪吒”系列作品。紅紙翻飛間,象徵正義的乾坤圈化作“法律之盾”,燃燒的風火輪幻化成“維權利劍”,傳統技藝與現代法治精神實現美學共振。“這個法治哪吒的混天綾上,我特意剪出了‘拒絕霸淩’四個篆體字。”12歲的王同學向大家展示作品時,興奮地説道。據統計,活動共誕生法治主題類剪紙作品83件,其中“校園安全守護神”“法治錦鯉躍龍門”等創意作品引發廣泛共鳴。
活動現場
代際共學:法治傳承的家庭課堂
在“親子法治工坊”專區,20組家庭共同參與“法治窗花”創作挑戰。家長與孩子協作設計包含“憲法天平”“民法典竹簡”等元素的剪紙作品,在技藝傳承中實現法治觀念的代際傳遞。參與活動的楊家長表示,和孩子一起研究《預防校園欺淩指南》設計剪紙構圖,這個過程比單純説教更有效。這種“做中學”的模式,讓法治教育更加生動有趣,真正實現了入腦入心,既增進了親子互動,又深化了法治意識。
長效浸潤:法治種子的培育工程
社區書記介紹,此次活動是“青春護航”法治教育工程的重要一環,後續將通過建立“法治非遺作品展陳角”、組建“少年普法宣講團”、開發“法治文化體驗包”等多元化舉措,將活動成果轉化為可持續的教育資源。活動結束時,每位青少年都獲贈特製《法治成長手冊》,內附維權熱線、法律諮詢二維碼及下次活動預告。
當非遺剪紙的縷空紋樣邂逅法治精神的時代印記,茶山街道清一社區用文化創新打破普法教育“最後一公里”的壁壘。這些承載著法治基因的剪紙作品,將走進校園櫥窗、家庭客廳和社區宣傳欄,讓法治精神如春風化雨,滋養青少年的成長之路。(文/圖 左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