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江蘇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躍升
來源:新華日報  |  2025-03-05 09:56:24

  江蘇: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  江蘇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躍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d434960-31f2-41f3-8f3c-b6e51bbc6728

宋青

  近年來,江蘇在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通過制度創新、産業升級和全球合作,構建了“雙循環”重要節點,聚焦數字經濟、綠色貿易等領域,持續打造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看來,推進高水準開放的江蘇實踐,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制度創新與區域協同的經典樣本,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更在新時代對外開放格局中樹立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標杆。

  “開放型經濟正經歷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的戰略躍升。”宋青在過去一年的履職調研中,感受到高水準開放發生的迭代與變化。

  首先是開放範式的迭代升級。以蘇州為例,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進程折射出開放模式的4次躍遷:1.0時代以土地優惠吸引外資製造業,2.0時代構建完整産業鏈,3.0時代打造研發創新集群,4.0時代建設數字自貿區。這種演變揭示出開放型經濟正在從要素驅動轉向規則驅動,蘇州率先試行的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管理等制度創新,實質是在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接軌的“壓力測試場”。

  其次是區域協同的治理創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首創的“八個一體化”機制,突破了傳統行政區經濟桎梏。蘇州吳江與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在項目審批、環境治理、人才流動等領域的制度協同,創造了跨域治理的“制度介面”。這種“漸進式制度整合”策略,通過建立標準互認、信息共享、聯合監管等微觀機制,逐步消解行政壁壘,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可複製的制度模板。

  第三是價值鏈重構的戰略選擇。面對全球産業鏈重構,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全球研發+離岸製造+國際臨床”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參與國際産業鏈發展,構建了“逆向創新”路徑。這種以國內大市場為依託,整合全球創新要素的開放模式,正在重塑全球價值鏈分工邏輯。

  “江蘇的實踐表明,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到‘制度型開放’不僅是開放方式的升級,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從單純追求引外商和用外資等經濟指標轉向注重制度建設和規則對接。”宋青認為,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依託長三角城市群廣闊的國際網絡、雄厚的産業體系和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協同促開放,以開放增協同。

  在制度型開放的突破方向上,宋青建議,需要對以下四個方面給予重點關注。一是數字貿易規則建構。建議在蘇州自貿片區建立數字貿易國際標準實驗室,開展數據確權、跨境傳輸、數字稅制等規則試驗,探索建立“沙盒監管+國際互認”機制。二是離岸創新生態系統。在長三角共建國際離岸創新港,實行“境外註冊、境內運營”模式,建立知識産權跨境保護特別法庭。三是綠色標準輸出。聯合製定長三角零碳産業園標準體系,推動光伏、儲能等綠色技術標準國際化,建立碳足跡跨境認證互認機制。四是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長三角開放型經濟安全預警系統,建立重點産業鏈韌性評估模型,完善技術進出口“白名單”動態管理制度。(新華日報 記者 王夢然)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