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莓”好相約。3月17日,第10屆國際草莓大會在鹽城市鹽都區開幕,為期5天。來自六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名專家學者和國內外嘉賓齊聚一堂,話創新、商合作、謀發展,以草莓為媒,架起中外産業及文化交流的橋梁。開幕式上,12個草莓優新品種發佈,國際草莓先進技術應用和推廣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鹽都草莓産業研究院揭牌成立。
啟動儀式 供圖 鹽都區融媒體中心
國際草莓大會被譽為草莓界的“奧林匹克”,從1988年起,每四年召開一次,是全球草莓産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旨在為全球草莓科研、生産、加工、貿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提供一個交流合作、共享成果的平臺。繼2012年在北京舉辦第七屆國際草莓大會之後,這是第二次在中國舉辦。
本屆大會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聯合主辦,以“同一個草莓 同一個世界”為主題,聚焦草莓産業的前沿科技、可持續發展以及市場機遇,旨在通過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推動全球草莓産業的進步與繁榮。
國際草莓先進技術應用和推廣中心揭牌儀式 供圖 鹽都區融媒體中心
江蘇作為中國優質鮮食草莓重要産區,通過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逐步將草莓産業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的特色主導産業之一,優質鮮食草莓和相關加工産品走向全世界。包括鹽都區在內,全省有20個草莓主産區,種植面積約兩萬公頃,年産量60萬噸左右。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鹽都草莓産業研究院揭牌儀式 供圖 鹽都區融媒體中心
地處江蘇東部黃海之濱的“東方濕地之都”鹽城,自然條件優越,經濟基礎厚實,農耕文明悠久,農副産品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其中,鹽都區作為鹽城草莓産業發展的核心區,種植面積達1.3萬畝,年産量近3萬噸,建有全國最大的高架無土栽培草莓生産基地之一,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研發了本地新品種“鹽莓一號”(金陵麗豐)。該品種以成熟期早、抗病性強、豐産性好、大果率高、品質優五大顯著特徵而俘獲眾多生産者和消費者,成為水果界的“新晉網紅”,備受全國各地莓農和消費者的青睞。
鹽都區建立“研發+引進+改良”的三級品種體系,目前全區主栽品種達28個,形成早中晚熟搭配、鮮食加工兼顧的産品格局;同時,在種植技術上,採用先進的數字化智慧種植模式,通過科技賦能種植全鏈條,破解“嬌貴”産業難題,走在草莓産業技術的前列。此外,對於品質管控,鹽都區建立嚴格體系,當地科研團隊創新採用“脫毒種苗+生物防治”技術,從源頭上保障草莓的品質和安全,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點讚。這也是全球草莓界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專業盛會之一選擇鹽城,在鹽都區舉辦的原因。
鹽都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通過科學佈局、科技賦能、精準施策等手段,做細做足做好現代農業大文章,讓包括草莓在內的更多農副産品叫響長三角。全區聚焦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聚力“一園兩帶四基地”建設,11個特色農業園區星羅棋佈,優質稻米、綠色果蔬、精品花卉、生態水産四大主導産業惠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其中,草莓、葡萄、番茄、大閘蟹四個全市“單打冠軍”産值突破35億元。
此次大會得到了國際園藝學會的指導支持。大會內容包括精品草莓推介、草莓産業現場觀摩、國際草莓學術研討、草莓産業技術培訓和草莓産業展覽等活動。(文 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