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進一步落實淮安市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對口支援教育合作框架協議,3月23日至3月24日,淮安市新安小學的10名師生代表走進胡楊河市,圍繞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教學研討、民族團結等多元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共同探尋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協力培育擁有“四個自信”的時代新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交流活動合影
教育援疆探新路 對口幫扶走在前
3月24日,在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機關、一三〇團中學等地,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以“牢記囑託 感恩奮進 走在前列”為主題,就思政課開發、學生結對交友、創建名師工作室等舉措深化校際交流、提升教育援疆綜合效益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宣傳闡述,引起了當地廣大幹群和學校師生的深切共鳴。
學生們表演特色民族舞蹈
“小好漢”走進“大新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持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對象全員覆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活動中,淮安市新安小學與七師一三〇團中學的學生們,共同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並在校園內認養了一棵承載著兩地青少年美好期許的胡楊樹。當天下午,新安小學的學生們還走進當地哈薩克族學生家中,深入開展家訪交友活動。他們好奇地學習彈奏民族樂器,跟著歡快的節奏跳起民族舞蹈,品嘗特色美食,探尋民族文化,在心中種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
兩校學生開展家訪交友活動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擁有“四個自信”的時代新人
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而紅色基因也是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動力源泉。在活動期間,新安小學的師生們參觀了七師軍墾發展歷程展,在一件件斑駁的歷史實物、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中,實地感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同學們還通過一起重溫重要回信、情景故事講述、中隊會等形式,向七師師生們生動展現了新安旅行團“風雲五萬里,永遠跟黨走”的光輝歷程。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中,大家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努力爭做擁有“四個自信”的新時代好少年。(文/圖 孫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