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犧牲的時候,我才4個月大,對他沒有任何印象。”清明將至,蘇州干休三所老幹部遺孀、烈士遺屬郝蘊蘭注視著泛黃的烈士證明書,淚眼婆娑。她將掌心緊緊貼上去,仿佛觸到了從未謀面的溫度。
烈士遺屬郝蘊蘭
郝蘊蘭的父親郝錦山,1924年2月出生於南通如皋袁莊(今屬南通如東)。1941年,年僅17歲的郝錦山瞞著父母參加了革命,1943年4月犧牲,還不到20歲。
參軍後,郝錦山成了如皋縣警衛團偵察班的戰士。在戰鬥中,郝錦山迅速成長,後來擔任偵察班班長。1943年,蘇中的抗戰還處於“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拉鋸狀態。與女兒短暫相見的3個月後,他在如東時家橋一次戰鬥中帶4個人執行偵查任務時,被敵人包圍,指揮戰友突圍撤退,頑強作戰,自己卻不幸犧牲。
新中國成立以後,郝蘊蘭與母親相依為命。讀高中時有一次考試沒考好,郝蘊蘭對未來有些動搖,母親把她叫到身邊,講述了她未滿月時與父親唯一一次見面時候的叮囑——“雖然是個女兒,也要讓她好好讀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父親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的期望我能感受得到。”此後,郝蘊蘭獲得了無盡的動力,于1962年考取南京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畢業後,郝蘊蘭被分配到蘇州。“回首過去,我有兩個成績引以為傲,也算完成了爸爸的遺願。”在蘇州市婦幼保健院工作期間,郝蘊蘭在《放射免疫學雜誌》發表了《RIA在優生方面的應用》論文,科普β-HCG放射免疫在早孕診斷中的作用,助力提升優生優育。在蘇州市科委(現科技局)工作時,她負責技術貿易轉化,即對接産學研工作,她與同事完成了關於“液體燃料灶具”的研究並於1991年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
回顧一生,郝蘊蘭一直記得母親的教誨——“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要自力更生。”
郝錦山烈士證明書
郝錦山烈士安葬在如東縣袁莊鎮孫莊村,每年中小學生都會去掃墓。郝蘊蘭哽咽著説,“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您。雖然我對您沒有印象,但是您的期望我一直記得,您的遺願我實現了,我成了一個對黨和人民有用的人。”
如今,年逾八旬的郝蘊蘭生活在蘇州干休三所。她説,如今衣食無憂,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沒有老一輩革命先烈的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今天我們所享有的和平與安定。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發揚好、繼承好。”(文/圖 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