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疊翠迎賓客,春風送暖採茶忙。4月3日,革命老區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的雨山茶場,30名採茶女身背竹簍,指尖翻飛如蝶,嫩綠的新芽簌簌落入簍中,不遠處,“雨山茶”品牌推廣活動現場,雨山白茶、雨山早茶、雨山情茶等8款新茶驚艷亮相,既有非遺手作明前茶,也有科技賦能功能性茶飲,匠心與科技的疊加,瀰漫著蘇北的茶香。
活動現場 攝影 顏懷峰
作為蘇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商品茶生産加工基地,也是唯一的國有制茶場,近年來,盱眙突出優勢特色,大力發展雨山茶産業,堅持“茶旅融合、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傳統茶産業向現代化、品牌化邁進。雨山茶先後斬獲中國茶葉博覽會金獎、“陸羽杯”鬥茶一等獎,並通過綠色食品等權威認證,成為蘇北茶産業,也成為盱眙的一張閃亮名片。茶場總規模達3000畝,年産茶4.2萬斤。
“我們雨山茶有著‘三綠透三黃’的品質,製作也很工藝獨特,採用現有的制茶機械與傳統手工相結合的方法,保證茶葉色正、香高、味濃、耐泡,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雨山茶場黨總支書記葉紅兵介紹。為了推動茶場取得更大效益,茶場與國網盱眙供電公司達成協定,借助電力設施升級、智慧茶園建設、茶葉加工電氣化改造等舉措,以農業新質生産力,為雨山茶産業注入強勁動能;同時,開展“電力+助農”消費幫扶,開發雨山紅茶飲料,拓寬雨山茶銷售渠道。當天,盱眙供電公司與雨山茶場簽訂茶飲料支持幫扶協議。
春茶開採 攝影 顏懷峰
雨山茶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特殊人群的堅守。活動當天,6名知青代表重返茶場,化身推廣大使,延續著對茶葉的熱情和對盱眙的熱愛。據了解,1974年,曾有138名知青先後赴茶場,學習採茶技藝,改進制茶工藝,讓沉寂的茶園煥發勃勃生機。“當年我們在茶園採茶制茶,手上的繭子比茶葉還厚,但沒人叫苦,今天品嘗新的雨山茶,也深刻體會到了現在的茶場年輕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勁頭,我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們也會用我們的方式讓更多人喜歡雨山茶,讓更多人了解盱眙。”知青代表王晨説。
茶葉炒制 攝影 顏懷峰
現場,空氣裏浮動著的炒青初沸的焦香,吸引了很多遊客的駐足。葉紅兵介紹,每年3月起,總有很多外地的遊客帶著孩子一起到茶場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今年也不例外。而這個清明到盱眙踏青的樂趣,遠不止此:大雲山漢王陵博物館的青銅編鐘余韻,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抗敵事跡的展陳,“遇見雨山遇見你”大型交友活動的熱鬧,是歷史與茶香的交替,是生活與詩意的重逢,更是烽火傳情和紅色精神的共鳴。
活動現場 攝影 顏懷峰
黃花塘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正以茶為‘媒’,探索‘歷史記憶+紅色基因+青年社交+研學互動’為一體的文旅推廣新模式,讓雨山茶香飄出更大的産業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拍賣了8款“雨山茶”系列産品,啟動星火助學計劃,募集善款,所得11.1萬全部用於星火助學計劃,將托起老區學子的求學曙光。(文 李婷 周瑩 嚴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