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東港司法所:從“仁”文化中探索出來的基層治理智慧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18 15:30:44

  近年來,無錫市錫山區司法局東港司法所聯合轄區懷仁社區,積極探索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全過程,傾力打造“同心HUI仁”品牌,讓調解結果更順心、共商共建更貼心、普法宣傳更暖心,進一步提高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

  “慧”解心結,“仁道”融入矛盾調解

  如何讓法律更明白?如何讓居民真正樹立起法律信仰?“光靠解説法律規定是不行的,假如我們每個人都體諒他人,常常換位思考,事事謙和禮讓,家庭關係、鄰裡關係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質樸,矛盾糾紛自然迎刃而解。”法律明白人周紅霞介紹自己的調解經。

  2024年4月,新湖東苑居民郭某到居委會投訴稱,鄰居搭建在隔弄裏的簡易棚在其車庫窗口,影響該車庫正常採光。周紅霞多次走訪該兩戶居民,向鄰居梅某解釋了小區公共區域亂搭建的不當之處,同時也向他普及了民法典中關於相鄰關係的法律規定。經調解,糾紛雙方自願達成協定,約定梅某自行拆除簡易棚。

  “村(居)法律顧問的專業優勢與‘法律明白人’知悉崇仁尚義的文化優勢相結合,靈活運用法律規定和傳統美德進行説理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寶。”法律顧問薛欽沁協助周紅霞開展調解工作時得到充分體現。

  自“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推進以來,東港司法所組織法律顧問結合“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打造精品培訓課程,堅持“以讓促和、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思路,著力提高法律明白人調解工作能力。

  廣“薈”群智,“仁德”助力援法議事

  “小周小周,我們小區的景觀河河灘邊無護欄,小區裏那麼多小朋友一到暑假經常在河邊玩耍,存在安全隱患,你能否幫我們向上面反映一下?”新湖東苑孫大爺拉著周紅霞走到河邊説道。

  針對增設護欄問題,周紅霞依託援法議事平臺,聯合政協部門、司法所、小區居民代表等召開協商議事,實地查看並調研了小區景觀河,法律顧問對增設護欄的方案進行審核,確保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建築規範,同時,與會相關人員還提出了河坡草皮綠化、清理建築垃圾、提升水質、通堵清淤等工程,最終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的家園新景觀。

  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廣泛吸納群眾智慧,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居民唱主角’正逐漸成為我們的工作自覺,將‘仁’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彰顯出了顯著的優勢和獨特魅力。”東港司法所所長朱斌表示。

  據了解,東港司法所先後指導懷仁社區通過完善“分類積分、激勵奉獻”等工作模式,將積分兌換激勵機制與轄區志願公益、協助小區矛盾調解、參與移風易俗等項目結合,充分運用援法議事平臺,讓居民變身小區治理的“參與者”,實現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激勵,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回應到“家門口”。

  匠心“繪”就,“仁愛”增色普法畫卷

  懷仁東苑作為東港鎮代表性的純安置小區,每棟樓層下都有一個開放式的架空層,很多居民都習慣聚集在架空層空間內活動,以17-18號樓架空層最為集中。

  “以前有人撿拾廢舊紙箱紙皮、舊傢具等堆放架空層,老人又習慣性聚攏此處休息、聊天、打牌,活動單一加上環境不好,不久就覺得沒勁了。”居民王阿姨説。

  如何激活這些架空層閒置的公共空間,讓居民所用、所聚、所樂之地發揮普法、議事協商的效用?

  自“同心HUI仁”項目運營以來,社區以空間重塑激活治理效能,吸納專職調解員、法律顧問、普法志願者、法律明白人等組建志願服務團隊,項目化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活動,共計輻射1200人次。

  “在普法活動中融入‘HUI仁心’微文化,在架空層實現‘HUI民意’微議事共參,社區暑托班給孩子們開展普法講座,真正起到普法宣傳‘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治調主任錢鵬程作為“同心HUI仁”項目團隊的一員,在普法活動中頗有感慨。(文 陸穎 劉佳楠)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