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東縣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4-18 13:38:31

  4月12日至23日,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南通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中共如東縣委員會、如東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如東縣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本次展覽以“薪火賡續 翰墨耕海”為主題,集中呈現如東縣65位藝術家的67件精品力作,是如東首次以縣級創作群體名義在中國美術館集體亮相,展現新時代基層文藝創作的蓬勃活力與深厚底蘊,向全國觀眾傳遞江海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新時代的奮進之聲。

南通如東縣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亮相中國美術館_fororder_圖片10

展覽現場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會長李金華書法作品一幅參展。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展覽題寫展標,並參觀展覽,對這次展覽和展出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如東人傑地靈,培養了很多知名書畫家,如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文化部原部長蔡武,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等領導對展覽表示祝賀。人社部原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原黨組書記楊士秋,民政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羅平飛,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楊承志,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參觀展覽。

  江海沃土育文脈 藝術薪火傳千年

  南通人文底蘊深厚,先賢名人輩出,擁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長壽之鄉、新僑之鄉等多張名片,特別形成了“人才輩出、名家迭現,佳作紛呈、成就卓著,融通中西、多元發展”的“中國美術南通現象”。

  “作為‘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的興盛地,如東把具有地域特徵的‘扶海文化’融入中國美術坐標體系,展現出江海兒女耕海圖強、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冬梅希望藝術家們繼續深耕江海熱土,創作出具有家國情懷、地方特色和個人風格的優秀作品,傳承好“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的江海氣魄、文化傳統、地域基因。

  近年來,如東經濟社會邁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三大千億級産業快速崛起,擁有亞洲最大的縣域海上風電場,正在全力打造全國綠色能源示範城,連續22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2024年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中位列第29位。

  在經濟騰飛的同時,如東始終堅持文化強縣戰略,通過政策扶持、陣地建設、人才培育等舉措,推動美術書法事業與鄉村振興、産業轉型深度融合,連續五屆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南通市政協副主席、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表示,希望藝術家們繼續以如東為靈感源泉,用筆墨描繪江海氣象,進一步提升如東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如東、走進如東。

  民間藝術綻異彩 時代精神共交響

  本次展覽特設“如東農民畫精品展”板塊,精選16幅反映百姓生活、漁家風情的民間繪畫作品,以鮮活筆觸描繪南黃海風情。這些凝結著海鹽結晶的佳作,讓觀眾既能觸摸灘塗漁港的淳樸之美,也能感悟人類命運的宏大敘事;既可見民間藝術的鮮活氣息,亦能睹當代藝術的先鋒魅力,充分彰顯了新時代如東文化工作者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的正氣、銳氣。

  文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厚土壤。本次展覽,是對如東美術成就的總結,又是一次關於“何以中國”“何以當代”的藝術探索,也是一場關於傳承與創新、本土與世界的美學思考。

  未來,如東將始終秉持紮根黃海之濱、服務人民群眾的樸素信念,深入挖掘江海文化、移民文化、耕海文化、紅色文化、圍墾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全力推出一批具有如東特色、濱海標識、鹽港內涵的精品力作,讓如東文化綻放新彩,讓城市鄉愁可觸可感。(文/圖 顧艷 徐繼康 施雯)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