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司法局以“教育、感化、挽救”為核心,加強部門協同,構建“1+N+社會”,即“主責明確、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預防工作體系,形成全鏈條、多維度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格局。
聚焦社區矯正主責,強化精準矯治。海陵區司法局加強判決前委託社會危險性評估調查工作,對公安、檢察、法院等委託調查未成年人的社會風險情況案件進行精準評估,要求相關司法所走訪家庭成員、社區幹部、公安派出所民警,全面了解其涉嫌犯罪未成年人心理狀況和前科劣跡情況,向委託機關及時反饋其心理、家庭、社交等隱患,督促其父母承擔家庭監督人責任,杜絕入矯後滋生心理問題。
深化局內科室協同,凝聚工作合力。在法治宣傳方面,海陵區司法局依託學校這一未成年人活動的主要場域,推進校園普法,針對小學至高中不同階段,開展防霸淩、網絡安全等專題講座,讓未成年人能夠對犯罪行為以及危害後果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增強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從而約束自身行為,避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矛盾調解方面,介入家庭親子矛盾,修復家庭關係,疏導未成年人心理,助力未成年人重返校園,防止因被不良人員誘導導致行為失偏;在法律援助方面,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在附條件不起訴案件中同步制定幫教計劃。
拓展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多元格局。家庭層面強化監護責任,海陵區司法局加強家庭監護,對出現不良行為傾向的未成年人加強約束,試點“家長法治課堂”,邀請專家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組織親子普法實踐活動;學校層面加強“校社”銜接,與學校共建“矯治檔案”,保護複學對象隱私,嚴格落實未成年人隱私記錄的封存工作,使其在學校不受歧視;社會層面壯大志願隊伍,持續招募有志於從事法律工作的志願者組建法治志願者團隊,配合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等活動。(文 姚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