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東臺市五烈鎮幹群熱議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5-27 14:43:05

  近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金臺隨感》刊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各地雜文學會聯席會組委會秘書長、東臺市雜文學會名譽會長朱兆龍署名文章《宋公堤與錦春橋》,深情追憶原東臺縣五烈公社黨委書記陳錦春同志紮根基層、為民造福的感人事跡,引發熱烈反響。

  一堤一橋寫初心。文章生動還原了陳錦春同志上世紀60年代末帶領群眾戰天鬥地的場景:為根治水患,他組織萬人會戰,肩挑手扛完成土方數十萬方,高標準建成大寨圩區,成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典型。

  薪火相傳踐使命。近年來,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曾多次在本地多家媒體發佈,引發熱議。五烈鎮退休老幹部姜友芳留言:“老書記‘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的作風,為黨員幹部們樹立了標杆!”振北村村民姜穩根留言説,“心中有人民,人民有錦春。五烈是全市唯一以烈士命名的鎮,古有范公堤,今有宋公堤。錦春橋是人民群眾對黨的好幹部陳錦春最好的嘉獎。”當前,五烈鎮正以“傳承先烈精神”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黨員幹部深入村組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民生工程,著力解決道路修繕、河道疏浚等群眾關切問題。

  紅色血脈永賡續。“陳錦春同志的故事,是五烈鎮黨員幹部的‘精神富礦’。”錦春橋所在地扎垛村黨組織書記王勝勇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結合黨紀學習教育,組織開展“錦春橋畔話初心”等現場黨課,還將對橋面進行維護出新,讓後人們永遠銘記和懷念,進一步引導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

鹽城東臺市五烈鎮幹群熱議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_fororder_圖片18

錦春橋

  一座堤,一座橋,承載著為民初心;一種精神,代代相傳,照亮奮進征程。錦春橋位於五烈鎮集鎮所在地的大寨圩區扎垛村,為無樁四角拱橋,呈X形狀,鋼筋砼結構,兩側欄杆,一橋連四岸,美觀大方。從橋堍到橋頂(中心)10米,寬2.5米。興建於1976年,為紀念創造圩區有功的原公社書記陳錦春(1968.8-1973.2任職)而命名,是原五烈境內第一座四角橋。(文/圖 吳建東 何國庭)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