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以“奮進氣象強國路,闊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主題的2025氣象現代化建設科技博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由中國氣象學會主辦,匯聚200余家參展企業,展覽面積達一萬平方米,聚焦氣象防災減災、交通、海洋、航天、能源、氣象科普、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碳中和等重點領域,為氣象領域“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搭建起高端交流平臺。
博覽會現場 供圖 主辦方
近年來,中國氣象事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智慧觀測、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持續突進,通過構建“地空天”的立體監測網絡,實現了從監測預警到産業賦能的全鏈條技術革新。目前,我國在災害性天氣預警領域已形成天基衛星、空基無人機與雷達、地基觀測站協同作業的立體監測體系,為高效應對極端天氣築起了一道牢固的“科技防線”。
高科技設備展示 供圖 主辦方
人工智能與氣象大模型已成為氣象預報的“智慧大腦”,阿裡巴巴達摩院高級演算法研究員彭冰清介紹了“八觀氣象大模型”,作為一款由AI驅動的高性能氣象大模型,通過“全球-區域”協同預測策略,融合多源數據,以先進演算法革新傳統氣象預測方法,實現區域級逐小時更新的1公里級精準氣象預報,為各行業提供專業氣象預測依據,也有力推動AI在氣象預報領域的探索。
低空經濟氣象保障方面的新技術應用也令人耳目一新。展會上,南京風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點展示了其創新成果“風信低空氣象服務智慧保障平臺”,基於GIS與數字孿生技術,在構建0─1200米空域的釐米級實景三維模型的基礎上融合衛星與雷達數據,從而實現氣象風險的實時預警。其首創的 AI 驅動風險預測系統,依託氣象大模型與多模態數字人技術,能夠秒級識別積澇、強對流等災害。目前,該平臺已全面覆蓋江蘇省高速低空空域走廊,為空域管理與物流無人機運營提供標準化服務。
參觀交流 供圖 主辦方
本屆博覽會匯聚了中國氣象局、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與行業領軍企業,力求通過“第十六屆氣象科技與水文水資源技術裝備展”“第十八屆防雷技術與産品展”等專題展區,推動技術成果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同步啟動的“觀測技術交流會”“能源氣象應用産業會議”等論壇將圍繞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與交流互動。(文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