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蘇州市召開《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五週年新聞發佈會,曬出五年“綠色成績單”:便民舉措與長效治理的協同升級,消除了垃圾圍城困擾,夯實了生態文明基礎,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發佈會現場
自2020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蘇州生活垃圾處理格局發生根本性變革。2024年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日均收運量分別較實施前增長190.9%、96.3%、403.9%,其他垃圾年均增長率從5.7%降至0.5%,廚余垃圾分出處置率穩定保持在25%以上,原生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零填埋”。全市建成6座垃圾焚燒設施,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6.1%,居全國領先水準,垃圾焚燒發電效率顯著提升,2024年發電量達30.3億度,相當於節約標煤100萬噸,相當於110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節碳排放總量下降56%,強度下降67%,為“雙碳”目標貢獻蘇州力量。
據了解,全市750余支志願服務團隊、4.5萬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一線,“跑樓天團”“蒲公英計劃”等特色宣教品牌深入人心,推動近六成居民小區因地制宜優化投放服務,通過設置“過時投放”點、延長節假日午間投放時段等舉措,精準對接居民需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示範,全民參與的“共治格局”加速形成,垃圾分類從“行政推動”內化為“社會自覺”。
同時,蘇州推出三大便民舉措:優化清潔屋彈性開放時間、開展大件垃圾免費收運服務、深化“兩網融合”,打通再生資源回收渠道。
五年來,蘇州垃圾分類工作從“試點探索”邁向“全域深化”,逐步構建起覆蓋投放、收運、處置的全鏈條體系。未來,將持續完善“法治保障、全民參與、科技支撐”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拒收拒運”“強化社會監督”等工作機制,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持續鞏固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推進《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有效落實,奮力打造垃圾分類“蘇州模式”升級版,為美麗蘇州建設持續貢獻力量。(文/圖 蘇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