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橫臥在田間的“土床”上,蒙著一層農用薄膜,揭開一看,是綠油油的秧苗,已有1-1.5寸高……這是中夏時節位於泰州興化市戴南鎮顧莊村的溫馨家庭農場的一個鏡頭。
現代化農場
農場負責人劉加兵介紹,他流轉農民300多畝田種植小麥和水稻。為適應機插秧需要,採取塑盤加基質育秧,使用時只要輕輕地一卷,裝上插秧機栽插,就像家中“折疊毯子一樣簡單”。由於氣候原因,今年出現了“田等秧”的情況,要到6月16日才能開始插秧。
平整現場
另一邊田塊裏,一台帶著“耙箱”中型拖拉機在水中行駛,其作用是將表面浮起來的少部分麥草“嵌”下去,同時將田平整好,方便機插秧。在現場管理的是劉加兵的妻子吉萍小,她説:“農場300多畝田分佈在好幾個地方,加兵忙不過來,我就幫助做些事件。”
劉加兵説,田平整好後,就用無人機噴施化除藥劑即“封草”。農場從2019年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秸稈全部還田,不要用鍬挖,用手一“抄”就是一把沃土;水稻、小麥全部用的國家推廣的良種,産量還是讓人滿意的。“種田也有技術,還是要多學習、多實踐。”
播種現場(資料照片)
8位頭戴遮陽帽的老奶奶,正在田埂邊把枯草撿起來、青草拔起來。64歲的張領小老奶奶説:“我們是加兵這個農場的老職工了,田裏有什麼活兒都是約我們來做。一天發100元工資的同時還管飯。”在這個“露天車間”裏,洋溢著溫馨的氣氛。
已是82歲的徐根紅奶奶自稱是“奶奶隊長”。她説:“過去我們起早帶晚栽秧,滿打滿算一個人只能栽將近1畝田,還累得腰酸背痛的,現在機器插秧,一個小時就能插5畝。”
泰州市特派農技推廣專家、高級農藝師、戴南經濟發展和農村工作辦公室黨總支副書記肖月華介紹,戴南鎮2025年水稻14.9萬畝,機插秧面積將達到13.6萬畝。預計6月15日全鎮大面積開始機插秧,投入210台左右插秧機,6月28日左右可望夏插結束。(文/圖 袁開建 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