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暨首屆興化市非遺展演活動在蓮溪湖公園舉行。本次活動通過非遺展演、拜師儀式、傳承人授牌等形式,展現了興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
收徒現場
活動現場,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茅山號子的傳承人陸愛琴舉行了收徒儀式,新收4名徒弟。其中,蔡金雨、徐文靜是幼兒教師,同時也是茅山號子藝術團的文藝骨幹;錢嘉欣和柳雨清是茅山學校的一年級學生,經常參加學校文藝社團活動。拜師儀式後,師徒同臺表演了茅山號子經典曲目《春耕》,高亢嘹亮的歌聲展現了這一傳統藝術的蓬勃生機。
表演現場
徐文靜對於自己能正式拜入師門學習茅山號子倍感榮幸,她激動地説:“第一次聽到號子那震撼人心的旋律,就被它的魅力征服。今後,我定以謙遜之心跟師父學唱,用行動守護這份珍貴的非遺。”
蔡金雨也表示:“感謝您打開了傳承的大門,願我們攜手,讓茅山號子的號聲越唱越遠——因為每一次開口,都是對傳統的應答,對未來的承諾。”
茅山號子藝術團成員陳榮被認定為第四批興化市級非遺項目茅山號子代表性傳承人
活動還舉行了興化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儀式。茅山號子藝術團成員陳榮被正式認定為第四批興化市級非遺項目茅山號子代表性傳承人。
陳榮感言,能夠入選茅山號子的市級傳承人,心中充滿感恩與敬畏。“這份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世代傳唱茅山號子的先輩,屬於這片孕育了千年民歌的土地,屬於每一位為保護非遺默默付出的人。”未來,他會繼續紮根鄉土,挖掘號子的文化基因;也會敞開懷抱,探索更鮮活的傳播方式,讓茅山號子的聲音穿越時空,永遠回蕩在故鄉的雲水之間。
“非遺傳承是榮耀,更是責任。”陸愛琴表示,“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國家級非遺茅山號子,我們要繼續開展茅山號子進校園、進社區、進村莊活動,用現代舞臺來演繹古老的文化韻律,讓更多的人了解茅山號子、傳唱茅山號子,讓咱們的茅山號子唱響全國各地。”
目前,茅山號子傳承隊伍已形成梯隊結構,包括國家級傳承人1人(陸愛琴)、省級傳承人1人、興化市級傳承人3人,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興化茅山號子源遠流長,是古代先民勞動生産的産物。茅山號子從內容上分為車水號子、栽秧號子、薅草號子、挑擔號子、碾場號子、摜把號子、牛車號子等,從音樂結構上分為長號子、短號子。茅山號子中的“栽秧號子”獨佔鰲頭,俗稱“小妹妹”。茅山號子以舒緩平實的音調旋律、明快有力的音樂節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協調、咏嘆自如獨有的民歌特色。
茅山號子不但參加了許多全國性的民歌大賽,而且走出了國門。2025年1月下旬,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歡樂春節·水韻江蘇”系列文旅推廣活動在布魯塞爾舉行。茅山號子作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受邀亮相該活動。(文/圖 袁開建 蔡愛方 王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