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區:照著人民群眾的願望抒寫和美鄉村新篇章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02 16:01:22

  在淮安市清江浦區黃碼鎮姚灣村農田邊,挖機正在開挖基坑,工人們正用混凝土澆築泵站的主體建築。周邊的農田水光盪漾,嫩綠的秧苗隨風起伏,流水聲與蟲鳴、鳥叫交織成悠然的田園交響曲。

淮安市清江浦區:照著人民群眾的願望抒寫和美鄉村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 1

工人配合挖機修建泵站

  姚灣村因地勢較高,每次灌溉都需要從北邊古鹽河用泵站提水至溝渠,再由村裏安排抽水機將溝渠裏的水引進農田。“咱們村有400多戶人家、近千畝農田,往年用抽水機二次提水灌溉耗時耗力,於是今年村裏申請專項資金新建一座泵站。”姚灣村黨總支書記王連喜介紹説。

  鄉村振興,向美而行。近年來,清江浦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緊密結合涉農鎮街發展實際,由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農水、住建、城管、生態環境等部門緊密配合,從基礎設施的完善到生態環境的優化,從産業發展的規劃到文明新風的倡樹,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成功培育了後左、甘露、王莊等11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是“全國百強區”的榮譽再加成,更是實打實地為民謀福祉。各培育村圍繞危房拆除、旱廁拆除、垃圾收集處理等進行重點攻堅,系統改善硬體設施;通過逐戶走訪、村組議事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廣泛徵集民意,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制定“一村一方案”,打造群眾嚮往的都市田園。

  黃碼鎮楊廟村三至五組共有98戶人家,村民居住的大多是富有年代感的灰磚青瓦房,門前也都圈地種菜。改造期間,村裏徵求當地村民意見後,保留房屋整體風貌的同時,對家前屋後陳年堆積的雜物、垃圾進行清運,對各家門前路面實施硬化,對菜園進行重新規劃後安裝統一的柵欄。“如今村裏路好走了,下雨不積水了,我在菜園裏種了玉米,還有一個星期就能收啦。”70歲的孫建榮一邊查看菜園裏蔬菜長勢一邊笑著説。

淮安市清江浦區:照著人民群眾的願望抒寫和美鄉村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 4

部分房屋保留整體風貌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清江浦區立足資源稟賦,按照“土地連片、産業升級、生態優美、效益提升”的工作思路,先後建成千畝“一地三用”示範田、百畝現代化農業産業示範園、南苑路千畝稻油輪作基地等特色農業項目,讓市民週末有了“好去處”的同時,更在“家門口”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鹽河街道王元村的王元佳苑作為公共住房小區,寬敞平坦的中心路每天都有物業保潔打掃,乾淨整潔;小區廣場和樓棟間綠化景觀四季常青;停車棚和充電樁解決了居民的充電難題。“住在3號樓的基本是王元村十組的老鄰居,以前大家都住在疏港大道邊上,全都是超過20年的老房子,周邊環境臟亂差,出行更是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村民呂紅梅説,老屋拆遷搬進王元佳苑後,上下樓乘坐電梯十分方便,住在這裡跟城裏差不多,空氣還更清新呢。

  “疏港大道北側的老舊農房拆除後,將會平整出近400畝的土地,計劃投建一座包含共享菜園、水果採摘、農家樂等項目的近郊旅遊‘開心農場’,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鹽河街道辦副主任徐福海説,王元村對所屬公共空間現狀進行摸底調查和信息梳理,重新盤活鄉村低效閒置資源,整理出宿淮路南側、七組三支東側共約300畝土地用於數字化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每年集體增收超11萬元;流轉宿淮鹽高速公路北側近84畝土地出租給農戶種植大棚蔬菜,每年增收服務費0.79萬元,實現了群眾、集體、經營者“三方共贏”。

淮安市清江浦區:照著人民群眾的願望抒寫和美鄉村新篇章_fororder_圖片 7

改造後的楊廟村

  完成旱廁改造6770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20座並配套管網40.86公里、自然村通組道路全硬化、新設垃圾分類亭60余個、招引和培育農業産業化市級龍頭企業13家……清江浦區初步構建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格局,更讓“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圖景日益清晰。(文/圖 胡宗元 陳天任 韓青沅)

編輯:高一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