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織中之聖”緙絲邂逅民國愛情劇 話劇《卿卿誤我》演員解鎖文化傳承新體驗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7-03 17:26:37

  7月2日,在話劇《卿卿誤我》蘇州站演出前夕,主演秦霄賢、楊九郎、李林、侯雨晴、王璇等演員們走進非遺文化空間,沉浸式體驗“織中之聖”緙絲技藝,為這部民國愛情大戲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色。

  蘇州灣大劇院特別邀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緙絲技藝傳承人陳文老師現場展示這一被譽為“織中之聖”的古老工藝,緙絲以“通經回緯”為特點,是蘇州地區珍貴的文化瑰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非遺傳承人指導繅絲 供圖 演出方

當“織中之聖”緙絲邂逅民國愛情劇 話劇《卿卿誤我》演員解鎖文化傳承新體驗_fororder_圖片2_副本1

演員體驗繅絲技藝 供圖 演出方

  活動現場,秦霄賢俯身觀察緙絲織機上的精密結構,在傳承人陳文老師指導下嘗試引線穿梭。“每一根絲線都承載著匠人的專注與時光的重量。”他在體驗後感慨道,“正如我們舞臺上的每個角色,都需要這樣一絲不茍地打磨。”

  楊九郎則對緙絲中的礦物彩絲運用表現出濃厚興趣,當得知硃砂、青金、泥金等礦物染料能呈現齣電影級的色調效果時,他立即聯想到劇中民國服飾的色彩運用:“傳統工藝的美學智慧,對我們塑造時代人物有著直接啟發。”

  侯雨晴輕撫著緙絲華服上精緻的寶相花紋樣,仔細詢問紋樣背後的寓意。她認為,非遺不僅是技藝,更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傳遞。

  《卿卿誤我》作為郭德綱首部跨界擔綱總監製、總導演的話劇作品,自創作之初就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該劇改編自郭德綱長篇單口相聲,講述民國時期富家千金白玉雪與落魄書生李偉跨越身份的動人愛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3_副本

見面會現場 供圖 演出方

  編劇關渤歷經九稿打磨,在保留原作悲劇內核的同時,融入了豐富的民間生活內容。劇中20多個場景的轉換,借助張鯤鵬設計的“盲盒式”旋轉舞臺,在虛實結合中再現民國風情,恰似緙絲技藝中“通經斷緯”的虛實相生之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_副本

見面會現場 供圖 演出方

  《卿卿誤我》全國巡演上半場即將在蘇州畫上圓滿句號,觀眾可以在7月4日及5日在蘇州灣大劇院歌劇廳見證這場融合相聲智慧與戲劇張力的舞臺佳作。

  選擇蘇州作為巡演收官站,是因為這裡深厚的文化土壤。讓演員體驗緙絲這樣具有千年曆史的非遺技藝,正是為了在舞臺表演中注入更真實的文化氣韻。當秦霄賢手中的絲線穿梭于經緯之間,當楊九郎凝視著千年紋樣的深邃意境,《卿卿誤我》已然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表演藝術的一次深情對話。(文 楚微 何菲菲)

編輯:陳小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