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暢通海南熱帶水果銷售全鏈路 96小時,從果園到餐桌
高溫酷暑,又到了水果銷售旺季。7月4日,徐州雨潤農副産品全球採購中心,商戶縱引路忙著給芒果噴灑乙烯利催熟。過去兩個月,他的經營額大幅提升,芒果銷量翻了一番,日增收超400元。
“絕大部分熱帶水果為樹熟,只有香蕉、芒果等少數為後熟。為減少芒果在運輸途中的損耗,海南果園採摘七成熟果子運至集散城市後,再使用乙烯利催熟。”縱引路解釋説。
“分銷城市的加工能力是決定銷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一般依據加工場地面積和市場消費量組織採摘。”海南芒果運銷協會會長徐崇志透露。徐州處於蘇皖魯豫四省交界,輻射周邊10市6000余萬人口,但後熟熱帶水果加工能力與其所處的地位不相匹配。以地區另一重點物流城市山東臨沂為例,其芒果年加工量超過20萬噸,而徐州僅約2萬噸。
從“南果北運”整個生産業態上看,由於芒果單品的特質,市場上電商僅佔約兩成市場份額,其主要銷售渠道仍為大宗商品貨運及分發,迫切呼喚徐州形成更高效、低損耗、可持續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搶佔藍海市場。
今年5月初,徐州雨潤在徐州市發改委的幫助下,建成投用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最大的芒果産業樞紐專區。該專區由海南芒果運銷協會、海南物流專線與雨潤園區頭部商戶共同打造,構建從熱帶種植基地到終端消費市場的完整産業鏈條,實現“南果北運”全流程標準化運營。這個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的産業綜合體,凸顯了徐州在全國農産品現代流通格局中的支點地位。
海南距離徐州超過2000公里,芒果從採摘到徐州入庫不超過48小時。入庫後,一旦完成加工,要在最短時間內銷售出去,一般情況下不超過48小時,這就需要構建科學的採購分銷體系和智慧供應鏈信息平臺。
打開手機APP“芝麻地”,産地、物流、分銷、市場管理等信息一應俱全。發貨前,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查詢到,徐州集散中心還有4000平方米標準庫的加工能力,據此決定每日向徐州發貨約1100箱,每箱約30斤,日入庫3.3萬斤。“産地倉+樞紐倉+城市配送中心”三級網絡,讓芒果産業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
接到半熟芒果後,縱引路租用的加工區立刻運轉起來。“加工區的溫度長期保持在30℃左右,正負區間保持在6℃以內。”縱引路説,上層先熟再下層,除上下層果箱需要互相“捯飭”外,其他環節無需人工參與,甚至可以精確控制第二天上市的果實成熟度。若感測器檢測到溫度異常,還會自動開啟溫度調節系統。
“中心實現智慧化倉儲體系,3000平方米的智慧化加工倉儲中心,配備行業領先的全自動分揀、動態溫控和區塊鏈溯源平臺,實現日處理量500噸、年交易量突破10萬噸的加工能力。”徐州雨潤果品區負責人侯成鼎介紹。
新華日報記者從徐州市發改委了解到,徐州將深化冷鏈物流與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深化徐州分銷基地與産地冷鏈協同發展,暢通農産品上行通道,發展“骨幹基地+産地上行”“基地+生鮮電商+産地直髮”等新業態新模式,強化農産品全産業鏈組織功能,建設區域農産品檢測中心和冷鏈物流大數據平臺,打造冷鏈物流與産業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新華日報 記者 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