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南京招商一線有這些新變化
來源:交匯點新聞  |  2025-08-04 09:33:03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記者探訪南京招商一線新變化——

  不拼優惠政策 靠啥吸引項目

  跟著産業基金引導,既解決資金難題又找到適宜土壤,飲著源頭活水加速釋放潛力;

  聽産業“朋友圈”推薦,不打招呼“微服私訪”,主動考察當地産業生態環境;

  打破政策優惠裹挾,何處有特色優勢,哪營商環境好,就按市場化需求自由選擇;

  摒棄只摘桃不種樹,放大資源優勢支持優質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扶小扶未來……

  這些是南京招商引資中正在發生的新故事。

  2024年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對部門和地方政府影響公平競爭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17種具體行為從源頭上予以禁止。一年時間以來,招商一線悄然發生改變,過去項目接洽時,張口就是政策優惠的招商衝動正在消退,大家開始主動拒絕“劇場效應”帶來的無下限內卷,冷靜考量能夠使多方受益的招商與投資方式。

  不拼優惠政策,優質項目仍紛至遝來,其中奧秘何在?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南京招商一線有這些新變化

  以投代補成招商主流

  過去一段時期以來,財政獎補、稅收優惠等各地層出不窮的産業政策,是地方吸引項目落地的常見手段。然而,簡單粗暴的招商方式並不契合地方發展實際。有一線招商人員告訴記者,有時地方花大代價請來的項目,等享受完優惠資源後,就會像候鳥一樣飛到其他地方。

  新形勢變化下,招商引資的“小政策”和“土政策”逐漸消除,地方開始跳出“內卷”的漩渦。面對招商引資的現實需求,項目吸引力靠什麼來應急接續?

  答案是以投資代替補貼,諸如資本招商、基金招商被各地寄予厚望。其實這已不是新鮮事物,一個被廣為提及的故事是,合肥通過“以投代補”引入培育京東方、科大訊飛、長鑫存儲等龍頭企業。

  “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再到珠三角,不在少數的成功案例,説明瞭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南京江北新區産業投資集團下屬北聯創投負責人丁志認為,以投代補的招商模式不僅合規,而且可持續性強,項目招引更加精準。

  在南京江北新區,一個招投聯動的優質項目即將開花結果。9月份,國內硅光晶片製造領軍企業海光芯創投資建設的高速光模組生産基地項目將正式投産。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全球光模組市場規模預計從2023年的120億美元增長至2028年的210億美元,帶動頭部廠商對高速光模組的快速和大規模採購。

  看中廣闊的市場潛力,企業急需擴充産能,但彼時企業營收尚不足2億元,做大盤子稍顯壓力。北聯創投攜手合作的博華基金髮現這一需求,投資1.5億元幫助企業來南京建設産線,雙方訴求一拍即合。海光芯創副總經理胡勇對此非常期待,“希望從江北新區出發,深度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

  丁志説,以市場化為主導的産業基金運作,更偏向於招投有潛力的項目,同時出於與項目共成長的發展期待,産業基金會綜合考量各地的發展優勢選擇最佳落腳地,進而達成多贏的效果。“我們時刻緊盯國內外頭部資本、機構的動向,借助市場化更敏銳的嗅覺,擴充招商項目池。”

  從南京全市層面來看,也早有此佈局。僅2024年8月至今,南京市投促局共初篩梳理有效招商項目126個,啟動市級招投聯動程式72個。目前,市級招投聯動程式已助推24個招商項目完成招引簽約,其中包括T3齣行、追覓、星河動力等高能級項目實現開工或運營。

  如今,思路一變天地寬,“政策套利”的生存空間還將不斷壓縮。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規範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國家層面再次發聲,未來招商引資各環節將會更加透明化、標準化。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南京招商一線有這些新變化

  鏈式思維塑産業黏性

  就在招商團隊的千軍萬馬出外拜訪時,2025年5月,西安巨浪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建國主動來到南京。沒有提前聯繫屬地政府,不用專人全程引導介紹,徐建國帶著團隊用腳步丈量溧水區永陽街道,從産業生態一直考察到居民生活。

  項目主動來訪,鏈上企業功不可沒。2024年底,在已落戶的企業廣東鴻旺介紹下,街道與西安巨浪結緣。數控機床産業“朋友圈”互相推薦,在永陽已是圈內津津樂道的故事。靠著以商招商,2024年以永陽街道為核心的溧水區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産業集群,成功入選江蘇省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集聚超過160家産業鏈企業。

  正是這樣高度契合的産業黏性,讓當地逐漸認識到在招商過程中,從“項目思維”轉變成“鏈式思維”的重要性。

  在2025年4月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街道專門向西安巨浪著重介紹了當地數控機床産業生態,而後企業“微服私訪”,一個月後便簽下項目落地協議。街道招商人員雷承浩説,西安巨浪是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國製造2025”重點扶持企業,在精密數控機床領域具有領先優勢,填補了街道産業鏈的關鍵環節。

  産業鏈出面當“紅娘”,這樣的億元以上新項目,永陽街道在6月份一口氣拿下了5個。相比作用於中短期的以投代補招商模式,從長遠來看,以較為成熟的産業鏈、優質的營商環境進行招商,更容易形成産業集聚“引力場”。

  2025年初,在成功招引到商業航天領域龍頭企業銀河航天後,江寧開發區乘勝追擊,沿著産業鏈敲開了企業在推進系統方面的主力供應商——星辰空間的大門。以“鏈式招商”為抓手,園區在廠房載體選擇、業務對接等方面為星辰空間提供便利,節約其生産運營成本,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公司總部遷至南京後,將形成推進系統的裝配總成、測試試驗的智慧化生産線,年産能突破1000套。

  “産業鏈協同是企業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與頭部企業的戰略合作在整體業務佈局中約佔三到四成。”南京星辰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歐陽勇翔説,在此基礎上,企業還將拓展太陽能帆板驅動機構、高可靠性導電滑環等新業務線,南京豐富的航天、材料、電子等領域的專業人才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星辰空間在向外佈局的進程中,曾收到多個航天産業重點地區的招商邀請。歐陽勇翔告訴記者,以往招商團隊更側重於短期的政策優惠,而現在則從營商環境出發,注重當地産業生態的完整性與適配性,強調為企業提供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支持。“他們會詳細介紹當地的産業配套能力、人才儲備情況、科研創新氛圍以及要素資源保障等,從全方位的角度吸引企業入駐。”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南京招商一線有這些新變化

  差異化競爭贏得機會

  企業項目自由選擇、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人口、人才以及資源的聚集流動成為必然,對偏遠地區、小城市而言,出路在哪?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專家孫晉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長遠角度來講,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比較優勢,可以有所作為。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距離、交通不是問題,一批富有個性特色的小城會適時“冒”出來。

  位於南京“南大門”的高淳抓住了這次機會。7月26日,總投資30億元的睿華車載顯示蓋板及模組生産製造項目在高淳開工建設。項目投資方廣東睿華光電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車載顯示綜合方案服務商,作為全區新型顯示産業鏈上的重要節點項目,高淳將借此帶動上下游加速集聚,助力2030年産業鏈突破百億規模。

  項目能落地,要追溯到“一個好覺”。睿華光電創始人蔡華説,客戶市場主要分佈在長三角,在此尋找投資落腳地時曾考察過多個城市,疲憊的旅途卻在坐擁國際慢城的高淳得到舒緩,“連著兩天都有不錯的深度睡眠,整個團隊都提起了考察勁頭。”始於生態忠於服務,從2023年底首次接觸,到如今斥鉅資投資實體,每個關鍵節點都有高淳區委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通力配合。蔡華説,不提眼花繚亂的政策優惠,企業投資項目主要看客戶市場和營商環境。

  “新的招商競賽中,高淳的機會就藏在比較優勢和營商環境裏。”高淳經開區招商局副局長馬為俊坦言,若以政策優惠為衡量標準,高淳將難以為繼,同時從空間位置上來看,處於郊區的高淳也比不過南京主城的便利。高淳認識到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雙輪驅動的重要性,既給予項目落地的信心,也滿足投資人才落戶的需求。

  放下包袱談發展,協同配合漸成趨勢。2025年以來,南京市各板塊、園區間紛紛簽訂“夥伴園區”合作協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研發在主城、製造在郊區”,各自發揮優勢扶助企業成長壯大。

  放眼於長三角甚至全國,差異化競爭將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以海光芯創為例,項目在南京落地産線時,企業總部搬遷至北京。海光芯創南京生産基地投産後,每月産值能破億元;同時海光芯創總部在北京與當地企業中芯北方合作打造65納米12寸硅光産線,成為唯一一條國産硅光12寸量産線,推動企業産品領先行業。企業遵循自身需求,做出市場化選擇,實現了多方利益最大化。

  丁志説,過去招商時往往會抱著“我全部都要”的想法,再用政策優惠吸引捆綁,其實這並不一定適合企業發展。一味貪多不如差異化競爭,現在高附加值的生産基地和部分總部項目成為丁志團隊的主要目標。最近,一個深圳的在談項目即將把研發和生産落在南京,項目的組裝加工部分將選在南京周邊城市,形成組合優勢。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一週年,南京招商一線有這些新變化

  自主培育扶小扶未來

  在招商一線從業人員看來,無論現下所流行的哪種招商方式,其實都沒有改變招大引強的核心標準。有業內人員感慨,桃就那麼多,不能只摘桃,總得有人去種樹。

  南京率先一步改變思路。記者在梳理全市2025年2季度高能級項目時發現,總共20個高能級項目中,1/4是“小而美項目”。這是南京在全市高能級項目招引中,首次出現“小而美項目”。

  什麼是“小而美”?最直觀來看就是,體量不大,能量不小。以其中的道通等具身機器人生態協同項目為例,一個項目就囊括了道和通泰機器人、華夏機器人、舟譜數據3家企業,總協議投資額不過3億元,但三者卻形成“技術研發—場景覆蓋—産業支撐”的金三角體系,以技術自主化、商業高效性、生態協同性形成智慧製造産業閉環,為城市智慧體部署提供完整範式。

  細看這類項目,無不是以組團式落地,將産業生態一同打包帶來。不僅如此,南京部分板塊、園區更是充分放大優勢,在扶小扶未來的路上往前多走一步,直擊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南京特色鮮明、以中科系為標簽的園區,麒麟科創園先後引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計算所等6家研究所,成立7家“中科系”新研機構,主打“基礎原始、關鍵核心”。為就近支持AI産業發展,園區還建成投用了長三角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南京智慧計算中心。

  近日,一家專注于青少年足脊智慧矯形的AI企業——南京雲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在麒麟科創園。面對傳統診療體系缺乏專用3D列印設備、定制化矯形支具貴、支具力度無法精準量化等短板和痛點,公司採用全流程AI技術、3D列印新材料等技術推出全新的智慧矯形産品。讓人驚艷的是,企業請來一批擔任過“十三五”“十四五”相關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的專家擔任首席科學家。

  這支硬核團隊為何入駐麒麟科創園?雲兮生物運營總監邵漠宇提到的關鍵因素是中科南京概念驗證中心。這得益於麒麟科技創新園與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共建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中科(南京)智匯工場。科技成果在這裡先進行“概念”驗證,再開展“成果”轉化,最大限度降低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風險。

  借助這一平臺,雲兮生物不僅獲得市場轉化的專業指導,更拿到了用以開疆拓土的概念驗證資金專項支持。以轉化培育為抓手,雲兮生物自然而然落在了園區。目前,平臺通過專項概念驗證資金立項項目16個,11家已進行市場化運作。

  這樣的專項扶持政策,對初創企業、新項目如同春雨。靠政策優惠去招商行不通,並不意味著沒有政策。《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專門作了例外規定,其中一項就是“為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可以出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政策措施。

  會否有朝一日,這些優質項目被別的地方挖走?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加快建設,公平競爭的氛圍更加濃厚,無論是向外招引,還是自主培育,對企業來説,最強向心力就是營商環境。(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胡明峰 李凱)

編輯:李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