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統籌及製作:顧紅艷 陳超然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記者 楊心怡):8月2日,“永不消失的遺産”2025全球創客大賽開營儀式上,倫敦大學學院沉浸式非虛構敘事講師Niall hill、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李萌、布裏斯託大學數字戲劇與表演創作專業講師Harry Wilson三位導師從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眼中的大賽多元底色。
從往屆記憶到本屆新思,從本土傳承到國際融合,他們的話語裏既有對過往的回望,更有對未來的期許,共同指向一場跨越邊界的數字文化創意之旅。
Niall hill:從“初遇”到“再赴”,讓探索更深入
作為再次站上賽場的外國導師,Niall hill的返場初心格外動人:“去年第一次參與時,這裡的歷史厚度和國際創客們用技術探索歷史的熱情,深深打動了我。”
今年,他眼中的大賽有了新維度:“去年我們聚焦虛擬現實的沉浸式敘事,今年則轉向公共藝術與無障礙裝置,這對創作者是全新挑戰,卻能讓歷史解讀更貼近大眾。”他對“一城·一塔·一河”的主題也有自己的看法:“這讓我們跳出單一建築,看見南京遺産的廣闊圖景,給了創意更多切入角度。”
在Niall看來,大賽的意義遠不止于作品,他説:“大賽讓全球創意者在跨文化合作中拓寬視野,看著一個個想法在兩周內落地生長,這種數字創意領域的協作與進步,本身就是最珍貴的收穫。”
Harry Wilson:以新視角啟程,在碰撞中發現
而首次以導師身份加入的Harry,則帶著新鮮的期待而來。“去年布裏斯託大學的學生參與了比賽,今年有機會親自走進南京,探索這裡的文化,同時支持團隊打磨創意,對我而言是份特別的緣分。”
作為“新”面孔,他更看重大賽的跨文化價值:“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與中國團隊相遇,不僅是文化的分享,更是視角的碰撞。而科技的加入,讓我們重新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遺産如何影響當下,又將如何定義未來的交流方式?”
談及期待,Harry眼中滿是憧憬:“我渴望看到團隊們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生長,也希望自己能好好深入了解南京的博物館和街巷。當然,最希望大家在創作中收穫成績與快樂。”
李萌:“參與式生態”,讓每個人都成為文化的共同創造者
作為連續參與的中國導師,李萌對大賽有著深刻的記憶:“去年的賽程像一部跌宕的故事,固定空間裏,選手與導師並肩破題,那些共同克服困難的瞬間,至今難忘。”
她回憶道:“去年,年輕人齊聚大報恩寺,一起追溯塔的重建與損毀史,這不僅是回顧歷史,更是在創造歷史,我們稱這是大報恩塔的‘第四次重建’。”
而今年的“新”變化讓她尤為期待:“在去年全沉浸數字化的基礎上,我們加入了實體交互和實體裝置環節,這讓創意有了更具體的落地形態。”
她特別提到博物館的角色轉變:“從前它是被觀賞、被仰望的客體,現在成了‘城市會客廳’,讓每個人都成為文化的共同創造者。”而這份創造,更讓中國文化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讓靜態的塔變成動態的故事,這正是國際傳播的力量。”
三位導師的話語裏,藏著大賽最珍貴的底色——拋出真正的問題、提供現實的場景、實現有用的共創,探索一條以文化遺産為核心的高水準的、有代表性的國際傳播創新路徑。
開營的號角已然吹響,這場聚焦“數字遺産”的文化創意之旅,正等待著與所有創客共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