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背景下,泰州市海陵區司法局華港司法所立足轄區鎮域廣闊、村落分散、老年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通過陣地前移、力量聚合、精準守護三大舉措,創新打造“法護銀發 銀發護法”項目,構建法律保障與社會治理雙向賦能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建強適老陣地,織密“家門口”法治服務圈。華港司法所通過整合裏華、港口兩大村區資源,依託野營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基地、社區矯正公益活動中心和下溪村新村部法治文化陣地,打造南北融合、基地式的“法護銀發 銀發護法”工作室品牌,將專業法律服務資源下沉村居一線,讓農村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法律諮詢、矛盾調解等幫助,有效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實現法治服務零距離。今年以來,已為老年人提供家門口法律諮詢50余人次,化解贍養、土地糾紛10余件。
激活銀發力量,組建“不褪色”治理智囊團。華港司法所建立“專業力量+鄉賢能人”協同體系,由3名司法所專職人員統籌調度,6名法律顧問提供專業支撐,重點培育由退休教師、老幹部組成的“銀發智囊團”,構建多元協同體系。賦能銀發法治力量,實施“法律明白人成長營”計劃,通過以案説法工作坊、模擬調解比武、方言情景劇普法等沉浸式培訓,助力151名低齡老人成長為法律明白人,有效提升老年人的法治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鄉村的法治生力軍。
聚焦急難愁盼,築牢“全鏈條”權益保障網。華港司法所依託“法護銀發 銀發護法”工作室,推出方言小品、“大字版手冊”(已發放120本)等適老普法活動,重點解讀婚姻家庭矛盾、侵權糾紛、土地流轉、保健品詐騙等5類高發問題。針對農村高齡、失能、經濟困難老人,主動開闢綠色司法通道,提供免費諮詢60余次,降低老人法律援助門檻,建立工作室成員定期回訪機制,跟蹤服務效果,動態掌握老人需求,確保權益保障落到實處。今年以來,銀發調解員參與村規民約修訂8次,推動修訂涉老條款2條。
華港司法所“法護銀發 銀發護法”項目通過陣地、力量、服務“三下沉”,既有效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又激發“銀發力量”參與基層法治建設的積極性,實現“服務老人”與“老人助治”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治理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華港經驗”。(文 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