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啟東市合作鎮,一場由村書記主導的助農直播,不僅成功將本地農産品帶到更廣闊的市場,更悄然重塑著新時代的幹群關係。通過“村書記直播帶貨”這一創新模式,幹部們走下講臺、走進鏡頭,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搭建起了與群眾溝通的新型橋梁。
村書記助農直播
初心與連心:直播間的為民情懷
這一創新實踐起源於合作鎮強村公司——南通合禾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運營探索。合作鎮鎮長蔣濤坦言:“我們想著得讓強村公司真正為民辦事,至少能幫助一些農民提高收益。”基於這一初心,合作鎮8個村的村書記聯合組成“合禾文旅”直播團隊,嘗試通過直播方式幫助農民解決農産品滯銷難題。5月份以來,實現線上銷售額超10萬元,帶動線下銷售30余萬元,累計吸引觀看人次逾200萬,積累粉絲與客戶超5000人。
在合作鎮,直播帶貨不僅僅是一種銷售方式,更成為幹部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一次,五星村有位農戶家裏有500斤番茄滯銷,向助農直播間求助。群眾的信任,讓村支書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拿到直播間一個小時就賣掉了。”雖然“賣的錢也就三四百塊錢”,但村書記們看到的是農戶臉上洋溢的笑容。
認同與信任:幹群關係的暖心轉變
直播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更是幹部形象的重塑。蔣濤觀察到這一可喜變化:“原來一些村民都不知道村書記長什麼樣子,現在直播次數多了,他們都認得各個村的書記了。”這種認同感和熟悉度,極大改善了基層工作氛圍。曹家鎮村村支書陳麗絲對此深有感觸:“直播間成為了解民情、傾聽民意的新窗口,我們通過詢問‘家裏有沒有要賣的農産品’,自然而然地打開了與村民交流的話匣子。”
面對蟠龍村120畝包菜滯銷、種植戶無力支付土地租金的緊急情況,直播團隊迅速行動,聯合網紅開展助農專場,單場成交近800單。這場危機應對不僅解決了農産品銷售問題,更展現了幹部群眾團結一心的強大力量。村書記們不再是遠在辦公室的“領導”,而是與群眾並肩作戰的“戰友”。
機制與長效:服務群眾的持續探索
合作鎮正在將直播助農中形成的良好幹群關係轉化為長效機制。受益農戶朱泉宇表示,自與助農直播合作以來,家庭農場的大米銷量從淡季每月500袋增至2000袋,品牌影響力和銷路雙雙提升。
未來,合作鎮計劃進一步規範強村公司運營、農産品採購、銷售服務與直播流程,並積極探索與市場監管部門合作,保障農産品品質與安全。同時,通過推廣文旅項目、支持青年返鄉創業,持續擴大平臺影響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助農品牌。
合作鎮以“村書記直播”這一小切口,不僅做活了鄉村振興大文章,更探索出了新時代密切幹群關係的新路徑。當幹部真正走進群眾心裏,當服務真正落到實處,鄉村振興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文/圖 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