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南京江豚城市公園迎來一位特別的“客人”,世界珍稀瀕危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遺鷗,跨越千里來到南京,“守護遺鷗家園,定格生態之美”2025第五屆中國·康保遺鷗保護攝影周雙城巡展(南京站)正式啟動。
遺鷗的科學研究始於1929年,瑞典動物學家隆伯格在我國內蒙古額濟納旗弱水下游採集到標本,最初誤認其為黑頭鷗的東方亞種。1931年,他在論文中首次以“遺鷗”命名,意指“被遺落之鷗”。直至1971年,遺鷗的分類歸屬終於塵埃落定,作為一個獨立物種被世人所接納。如今,它已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旗艦物種,尤其在我國壩上草原康保等地,遺鷗的保護與觀測工作已成為生態建設的重要成果。
自2018年河北省康保縣發起“中國·康保遺鷗保護攝影周”以來,這一活動已逐步成長為全國知名的生態影像品牌。八年耕耘,鏡頭持續記錄著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變遷與生命奇跡。本屆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人踴躍參與,他們深入遺鷗繁殖與棲息的核心區,以鏡頭為筆、光影為墨,捕捉到一幕幕珍貴影像。
本屆影展薈萃了全國百餘位攝影創作者精心遴選的近兩百幅攝影與短視頻作品,涵蓋遺鷗行為肖像、康保地區野生鳥類、原生花卉植物等多元主題。賽事評審團經多輪嚴謹評選,最終揭曉各類獎項。短視頻單元奪冠之作《親親二人臺 濃濃遺鷗情》將國家級非遺“康保東路二人臺”與遺鷗保護主題創新融合,彰顯人文與生態交織之美;攝影單元中,溫利的《愛心老人放飛遺鷗》記錄了放歸康復遺鷗的溫暖時刻;楊德森《又是一年秋草黃》與劉軍組照《蕎麥花開分外香》分獲野生鳥類和植物類一等獎。
本屆攝影周創新採用“雙城巡展”機制,首展于北京首鋼園工業遺址;南京作為第二站,依託江豚城市公園這一長江生態文化地標,進一步拓展傳播維度,推動跨區域生態保護協作網絡的深化構建。
康保縣文旅局副局長任旭強介紹,遺鷗與江豚都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活動選在南京舉辦,不僅串聯起從河北康保到江蘇南京的生態保護脈絡,更以“遺鷗與江豚”的意象交匯,喚起公眾對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的廣泛關注。希望南京市民能通過遺鷗了解康保縣,這裡不僅有美麗的康巴諾爾湖,還擁有涼爽宜人的氣候,非常適合夏季避暑。
南京長江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他表示,遺鷗是濕地保護的指示物種,舉辦影展可以喚起公眾對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是一種很好的模式。在南京首次舉辦遺鷗主題的攝影展,讓南京市民欣賞到遺鷗之美,同時了解到河北康保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果,未來江豚協會也會組織南京的攝影愛好者前往康保采風,為遺鷗的保護和宣傳貢獻一份力量。(現代快報 記者 是鐘寅)